圈层结构空间城镇化研究——以哈尔滨都市圈城镇化发展为例

来源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圈层结构理论由出现至今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在圈层结构近200 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20 世纪50 年代起,都市圈作为圈层结构理论的主要实践形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城镇化的迅速扩张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哈尔滨都市圈城镇化现实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哈尔滨都市圈城镇化水平到2020 年达到70%的数量目标和到2030 年左右都市圈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的质量目标,对都市圈城镇化空间的发展和调控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圈层扩展和轴线延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包括促进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互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空间等措施在内的都市圈城镇化空间发展调控措施和推进策略,以期对圈层结构地域城镇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交通,应回归对人本及生态环境的关怀,创造出一个人、车、路、环境和谐发展的城市交通空间,这种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模式当是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本文以"人本关怀"理念的产生与发展本源为切入点,以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和实践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中大量不透水地表的产生,加大了地表暴雨径流,引发了城市的地表径流污染,而以尽快收集和排出暴雨径流为目的的现有排水系统,使得城市水环境污染更趋严重.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雨水排放系统的规划建设是控制地表径流污染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武汉新区四新地区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建设、面源污染控制和排水系统建设的关系,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是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的产生,是国家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研究行业发展背景和规划编制价值的基础上,对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面临的统计体系缺失进行了分析,根据中山市的实际案例,探讨了科学估算的方法和途径,并指出了空间布局的导则和指引.
以正在推进城乡总体规划的重庆市各区县为西部地区代表,通过与东部部分典型地区已开展的类似工作进行对比,试图揭示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主体内容。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展开,首先是要应对规划体制的分割,这是东西部的共性问题;城乡统筹需要解决实际发展中的问题,这是东西部的差异所在。西部地区城乡统筹规划在借鉴东部地区经验的同时,还需要更多地强调“城乡协调”模式;在“城乡协调”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寻求规划城乡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我国农村厕所和排水系统现状进行分析,从新农村建设排水规划背景,生态卫生厕所技术发展,农民对改厕行为的态度调查,室内干厕的技术可行性等方面对室内干厕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和应用进行论证,并分析了室内干厕为农村所带来的卫生,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却正在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丧失,本文论述了湿地保护的策略,并提出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对策要点以及对天津大黄堡湿地保护和银川大西湖湿地保护的建议。
本文从生态适应性的视角,以商丘古城城镇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分析为例,通过对黄泛区平原城镇特有的“城摞城”、“水上城”、“城湖”等文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揭示出城镇空间的发展演变既是对自然环境变迁的适应,也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观念的适应,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广州市物流企业市、区、内部结构三个层面的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剥离出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大都市物流企业分布的规律。这种空间分布规律不仅仅表现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追随性,更表现出对市场、对城市区域形象的依附性。未来物流园区规划应当遵从规律,适当引导,促进物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本文针对目前物流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理顺物流园区建设中若干关系入手,对园区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力求探寻物流园区本质。最后在园区规划方面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相应建议。
本文针对城市生长边界概念在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下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下诸多要素对于城市生长边界制定的影响的分析与探究,论文提出城市生长边界应该在新形势下适应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需要,构建统筹区域与城乡、考虑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具有完备预测过程、动态的操作方法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