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性聋患者的听力重建

来源 :第六次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40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导性聋患者多因慢性中耳炎损伤鼓膜致穿孔或损伤中耳的听骨链结构致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自显微外科手术开展后大大地减轻了这部分患者的痛苦.鼓室成形术在消除病灶基础上首先要重建鼓室的增益作用,恢复鼓膜的有效振动面积和修复听骨链,用鼓室的增益效能弥补声波从空气进入迷路淋巴液时的能量消耗.因此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便成为治疗传导性耳聋改善听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采用筋膜及耳后骨膜修补鼓膜,自体骨或异体骨重建听骨链,获较满意效果,现作一报告.
其他文献
在放大器件和反馈环路都存在的声处理系统中,声反馈是不可避免的.最常见的就是音响系统中出现的啸叫.它的产生原因在于从麦克风进入的声音经过系统放大,通过扬声器输出,经过声传播又再次从麦克风进入系统,通过多次反复放大造成输出迅速上升超过系统的最大输出从而出现啸叫.助听器其实就是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扩音系统,因此声反馈是它不可避免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助听器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往往靠得比较近,同时反馈通路难以
听力学是一门年轻、新兴的医学和传播交融的边缘学科,而听力学家作为致力于帮助听障人士的专家最近在美国被选评为职场首选的职业.这条消息来自于刚刚在美国闭幕的美国听力学年会.一年一度的全球听力学盛会于2006年4月5-8日在号称有美国助听器首都的明尼苏达州明尼纳波利斯市隆重召开,这是美国听力学学会(AmericanAcademyofAudiology)召开的第18届学术会议.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听力学
中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今年初指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占全球老人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老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1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特别引人注目的还有高龄
目前世界上每3个65岁以上的成年人当中就有1个患有听力障碍,在60~74岁老龄人中,老年性聋比例高达30%~50%,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老年性聋发病率的特点是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近20年老年性聋发病有向中年化发展的趋势.典型的老年性聋纯音测听曲线图多呈陡降型听力下降,即低频听力较好,高频较差.由于老年性聋无法通过药物治愈,一经确诊,只有应用
堵耳效应是对自身产生声音(如发声、咀嚼、吞咽、走路等等)感觉响度增加的体验(客观上测量也有声压级增加),这种现象常发生在耳道被盖住或堵住时,在低频部分尤其明显.每个佩戴助听器的患者都要面临堵耳效应,但常常有不同的描述,比如空洞的声音、回声、隆隆声,这是在耳道鼓膜边缘处产生信号的结果,这些"多出的声压级"将沿着正常气导通路转化.本文探讨了助听器选配堵耳效应.
随着医学的发展,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的言语康复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如何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使他们能利用食管语言进行社会交流,是头颈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头颈外科自2004年6月成立了无喉言语治疗室,至2005年12月共训练110例无喉者,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作一报道.
目的:用WHO方案,了解江苏省自然人群听力减退和耳疾流行病学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对江苏省40个调查点8412人进行听力和耳疾调查(WHO方案).结果:听力减退患病率为15.9%(标化率全国:11.35%,江苏省:13.26%),其中轻度10.6%,中度3.8%,重度1.2%,极重度0.4%;听力残疾患病率为5.3%(标化率全国3.86%,江苏省4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测听结果明显与实际听力障碍程度不一致的情况,其中有些是因为受检者有意夸大听力损失程度的,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伪聋".当今社会由于全民的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各种趋利行为导致临床上出现了愈来愈多的伪聋患者.为防止这类患者蒙混过关,我院自2001年5月~2004年12月止,通过对156例159耳伪聋患者进行检查,收到了较好效果.
每年有两个具有全球性质的听力学会议分别在美国和欧洲召开:一是美国听力学年会,另一个则是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一般在德国举行.从技术发布和研究趋势走向来看,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被认为是美国听力学年会的序幕,即新技术或新研究课题一般先通过前者宣布,6个月后再由后者的平台最后发布.因此,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常被看作是显示来年新技术和新产品动态的风向标.笔者在报道2005年欧盟助听器验配师年会盛况时,曾提
虽然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在1921年最先由Barany提出,1952年Dix和Hallpike又进一步证实,但是此种常见的前庭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仍引起临床医生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根据1969年Schuknecht及1979年Halletal提出的发病机制而发明并成功应用的几种手法复位疗法,如Semont和Epley耳后复位手法,近来再次使该病倍受关注.虽然多数BPPV患者进行了常规的眼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