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科学化的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模式

来源 :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艺术形式分析时,不仅应该阅读一般的理论书籍,而且还要仔细观察那些具体体现了这些理论原则的艺术作品,此外还要往返于概念和实例之间,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审美的认知性研究,注重传统经典学学研究的成果吸收,同也要关注当下审美研究的新动向,多角度、多学科的吸收以及丰富审美理论研究。“一切视觉艺术活动不管是构想、创作或者欣赏都要经过大脑,也必须遵从大脑的规律,所以任何美学理论,若没有构建在脑活动的基础之上,是不完备也不可能深刻的”。以认知美学理论基础上来阐述审美认知模式,构建“具身性”的审美认知模式理论。从詹姆斯的心理适应,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交互建构论、维果斯基的心理社会文化理论和吉布森知觉生态学等理论出发,研究受众心理情感信息认知接受过程,并通过认知神经科学与脑科学等方面,阐明审美信息认知活动过程中个体生理的加工机制。“新媒体艺术现实的目标是构建具身性审美认知方式,强调动作反应和身体感知,建立个体的具身性参与和艺术作品互动变化的审美关系。”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科学化的审美研究模式建立,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的新的历史不只是科学研究过程的科学化,还应该是研究方法与逻辑的科学化。也不能将美学研究纯粹思辨化,而应该在美学的哲学化研究和科学化方向的辩证综合中,切实地推进审美研究变革,从而完成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的科学化转向。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赵文生和刘树林(2014)提出的货币稀释理论,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研究主要经济变量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影响,在复杂的经济系统中进行过滤分析,深刻认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经济
本文首先研究一般趋势生成模型KPSS检验量分布与一致性;其次为满足实证分析需要,给出二次趋势模型KPSS检验量常见临界值,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模型误设时不同趋势项检验量分布
对“位置”追求、对艺术发展的责任、“思维游戏”的乐趣和“至极”的本性都是推动艺术创新的动力,它们都有可能产生焦虑,并且艺术家求新的动因往往是这几方面的复合。此外,创新
"艺术文化学"学科的构建在中国已走过百年历程,相对于艺术学门类中其他学科,应属较为成熟之列.在研究方法上要发挥传统方法的科学性,重视哲学方法的超越性,注重科学实证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