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曲线”观察方言词汇的亲缘和接触关系

来源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阐述了阶曲线理论的原理,介绍了同源关系与接触关系的概念。根据还原理论假设,分析斯瓦德什200基本概念在北京(官话)、广州(粤语)、苏州(吴语)、梅县(客家话)、厦门(闽语)五个方言点的数据,画出各自阶曲线关系图。经过“还原”,指出五方言在早期的亲疏关系与现代的不同,其中差异正反映接触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香港粤语单字调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对120个发音人的声学统计分析,揭示男女性别在声调上的不同表现。通过对声调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香港粤语有以下特征:一是男性声调内部的离散程度大于女性,二是多数声调的调值是女性高于男性,而个别声调的调值是男性高于女性,三是男女性别声调的统计比较显示,在所测到的81个点中,在统计上差异显著(sig值小于0.05)的点仅23个。尽管香港粤语声调存在着上述几种内在的差
在近代汉语中,入声的消变是最复杂的。它可能涉及到声调系统的变化,又可能涉及到韵母系统的变化。本文就以相关方言入声的消变轨迹为切入点利用入声消变在相关方言中的不同特点,与《五方元音》入声的情况进行多方面比较,探讨《五方元音》的音系性质。
本文试以湖南靖州县藕团乡的酸话为例来观察这种萎缩的动态过程。萎缩表现在使用的地域范围逐渐缩小,更表现为语言特征的蜕变,蜕变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西南官话的渗透。
本文以山西文水全域以及与其交界的周边地区(清徐、交城、祁县、平遥、汾阳、离石)的部分方言地点作为调查对象,考察古咸山摄开合口字今韵母的分合情况。
泰和闽南话方言岛声母18个,声调5个,韵母有个36个。在迁居后的几百年里,明显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不同村的变化速度快慢不一。其中两个村庄已经被当地方言同化,不再讲闽南话。其它的村庄基本上保留了闽方言的特征,最主要的特征没有被改变。方言岛所以能够保留至今,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关。
本文依托调查得到的莱芜方言词语1758个(从中剔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大部分词语),细致地描写了莱芜方言中形容词的各种重叠构形形式,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然后分析每种构形形式的语法意义。
本文主要以《语言自述集》为蓝本,观察早期北京口语中重叠式副词的类型,及其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征。以期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的重叠式副词研究提供方言口语的印证材料。
福建南安方言“其”本音为[e35]。连读音变中[e35]有两种变调情况,并且兼具多种功能:可作定语标记、转指标记、状语标记及状态形容词的后缀。  
本文考察了湖南方言古阴声韵、入声韵字今读鼻尾或鼻化现象,考察的字的范围超出张文,因为湖南方言中也存在古入声韵字今读鼻尾或鼻化现象。根据现有的调查,中古阴声韵、入声韵字今读鼻尾或鼻化现象在湖南方言中分布较广,多见于湘语和赣语,有不少是成片分布的。
本文着重就中古声调系统与《六音字典》“六音”、现代政和方言声调系统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发现《广韵》四声与明代中叶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的“六音”、现代政和方言声调系统基本上是对应的,但也有许多不符合语音发展规律之处,这是由于政和方言与周边方言接触,引起不同方言的渗透与融合而导致声调的变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