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腰椎骨性终板的Micro-CT观察

来源 :第十一届北京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ang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成年SD大鼠腰椎骨性终板结构及随鼠龄变化的情况.方法 使用Micro-CT对3、6、9个月龄SD大鼠(各2只)腰椎进行扫描,对腰椎椎体骨性终板结构及其内部孔道结构进行3D重建.结果 SD大鼠腰椎骨性终板是一层具有孔道结构的坚实的骨性结构,其内部孔道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相互交通、相互联系形成一管网结构;随着SD大鼠年龄的增长,骨性终板表面变得不规则、粗糙和凹陷;3月龄的SD大鼠骨性终板表面最光滑,退变程度最轻,9月龄的SD大鼠骨性终板结构退变最明显,其椎体疏松程度最明显.
其他文献
背景: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往研究表明白介素17(IL-17)肺移植术后排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调节性T细胞(Tregs)则是参与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方法:我们通过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研究IL-17,IL-17相关细胞在肺移植术后移植物急性排异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性输注诱导性调节性T细胞对缓解移植物急性排异反应的作用.
会议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2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230例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根据最新的ADQI的AKI诊断标准,将术后进行CRRT(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和未进行CRRT的B组.A组患者159例,B组81例,分析患者资料中年龄、术前血肌酐水平、血尿酸水平、血白蛋白水平、术前肺动脉压
会议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实施单病种动静脉内瘘术临床路径中的作用,摸索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通过规范化诊疗过程、标准化用药行为,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疗费用,最终达到改善医疗质量,使患者的临床用药能够做到安全、有效、经济.方法: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自行设计点评表,将某三甲医院病案室提供的肾内科行动静脉内瘘术所有病例的用药信息录入其中,对所有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点评.把治疗
目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是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再评价的关键问题之一.方法: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3年1月~12月份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住院病历120份,通过药品说明书推荐及药物利用研究来综合评价该医院2013年热毒宁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初步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模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医院2013年热毒宁注射液除溶媒选择(98.33%)和给药频次(100.00%)外,其他
Background In providing health care services,there is a chance for pharmacists to provide integrated,cost-effective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to patients.These pharmacy services are patientfocused and i
会议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儿科开展药学实践的工作模式.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跟随医师查房、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并进行临床用药分析,解决临床用药中的不合理问题;通过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解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物疑惑问题.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只有不断提升药学服务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目的 研究术前退变,节段序列和手术技术对Bryan颈椎间盘术后节段序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组1为连续20例Bryan颈椎间盘术患者;组2为两年后连续20例由同一医生采用修改技术完成的Bryan颈椎间盘患者,比较两组术后节段序列.在两组中,术后节段序列与术前退变,节段序列和手术技术的相关性被分析.采用一个客观的评分系统对术前退变进行评分.根据侧位X线片,椎间运动范围(ROM),间盘插入角度(A
目的 平山病患者的临床体征、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初期报道.资料与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6月份,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肌电图、颈椎动态磁共振检查,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筛查确诊后收住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5例平山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2.5岁;总结患者术前术后肌力、MRI、颈椎平片变化,分析平山病临床特点、外科干预治疗及初期疗效.
目的:探讨化疗方案中几种细胞毒性药物的给药顺序,将每种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同时降低联用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生物学分析、药物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作用时相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法系统的分析.结果:化疗方案中几种药物的不同给药顺序对抗肿瘤的疗效和药物的毒性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临床实践中应关注化疗方案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给药先后顺序,从而达到协同抗肿瘤的最佳效果,降低药物的毒性,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受益。
在药动学、药效学研究领域中,利用血清或血浆药物浓度监测为临床医师、药师个体化给药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依据,其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目前监测的药物主要是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和毒副作用强的药物,以便观察疗效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然而血药浓度影响因素较多,传统药动学方法预测血药浓度非常困难,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技术预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