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坡滑坡综合治理研究

来源 :2006年深部岩石工程与岩土灾害防治测试新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渝黔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向家坡滑坡综合治理工程实例,首先通过对该边坡前期滑动及不成功治理过程介绍,结合地表位移监测和详细的地质勘探,准确地判断了路堑边坡滑坡病害性质、滑坡机例,总结了前期治理失败的原因;然后将滑体与前期支挡工程视为桩土复合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制定了临时防治与永久根治相结合的多途径的综合治理方案.成功的实践表明,这是一种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路堑边坡滑坡综合整治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现浇薄壁管桩(简称PCC桩)受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利用该模型对桩长、桩径以及桩身相对刚度等影响桩受力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径一定的情况下,桩长对桩的破坏形式有很大的影响,弹性桩与刚性桩临界点的长径比为8左右,且弹性桩的受力主要集中在桩的上部,约为0.3倍桩长;桩径对侧向位移和弯矩都有很大影响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由干硬性混凝土及填充料等经细长锤夯扩形成的复合载体和钢筋混凝土桩身组成,具有挤密地基和扩大桩端面积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复合载体夯扩桩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太沙基公式和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计算了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极限承载力和沉降量,并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偏于保守,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采空区是指地下矿产被采出后留下的"空洞区".迄今对浅层老采空区上建高速公路一类重大工程的研究较少,研究浅层老采空区上建设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适应性、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常吉高速公路工程,从设计处理要求、治理范围、治理方案对比优选、强夯置换现场试验分析、施工组织工艺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浅层老采空塌陷区强夯置换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置换治理此类工程效果显著.
九华山隧道深基坑施工阶段的监测工作,包括内支撑轴力、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圈梁水平位移、立柱沉降、周边沉降及地下水位等内容,基坑遵循信息化施工的原则进行,根据监测结果对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了预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把抢险补救措施,确保了工程的施工安全与顺利竣工,其结果为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由于位移量测具有方便、准确和经济的特点,因而位移反分析法在地下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拉西瓦地下厂房的开挖过程为实际工程背景,应用从奥地利引进的大型岩土工程数值仿真分析系统FINAL为平台,建立了模拟分层开挖的有限元模型.采用主厂房第3层开挖前后洞壁围岩关键点的增量位移对厂区初始地应力场及围岩弹性模量进行了反演,最后利用反演结果对后续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反分析所得增量位移与实
为了研究辽西冻风积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本文采用动三轴仪进行了室内试验,获得了动本构关系、损伤演化方程以及损伤变量随应变的演化曲线.同时,针对冻风积土损伤的初始阶段,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冻风积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可以采用3个阶段进行描述.损伤的扩展速度在塑性损伤阶段发展较快,并且损伤变量的增长过程具备非线性特征;在微裂纹扩展阶段相对平缓,损伤变量与应变呈近似的线性增长关
水管式沉降仪是土石坝安全监测的主要仪器之一,在观测中出现的主要故障是通气管堵塞,从而造成测值异常.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管式沉降仪排水管中的水体不连续(结构上的缺陷)和操作不当或失误造成的,这类故障排除比较困难.通过工程实例,对故障的排除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初步的结果.为了从结构上解决水管式沉降仪排水困难的问题,介绍一种双水管式沉降仪.双水管式沉降仪采用双连通管原理,不需要埋设坡降,能适用于高土石坝坝体
心墙堆石坝的湿化变形已经为人们认识和重视,面板堆石坝由于上游有混凝土面板挡水,其湿化变形很少引起重视,但由湿化变形比较明显的堆石料填筑的坝体,在降雨过程中往往产生较大湿化变形,影响混凝土面板的工作性状.本文研究提出了大气降水引起堆石体达到一定饱和度情况下湿化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滩坑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堆石料湿化变形试验,采用弹塑性平面有限单元法,分析研究了堆石料浸水湿化对坝体应力变形以及混凝土
本文对金安桥水电站左岸下游B2崩塌堆积体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凝灰岩夹层分布形式、分布特点,并提出了其对崩塌体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崩塌体的破坏类型.运用2D有限元及极限平衡分析法分别对崩塌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B2崩塌体按松动体底面和凝灰岩夹层组合滑动面的安全系数满足工程要求;地震作用对崩塌堆积体的影响较天然状态下大,根据极限平衡理论的最弱面搜索结果及计算结果,沿崩塌堆积
千将坪滑坡位于长江南岸支流青干河左岸,是三峡水库蓄水一个月后发生的水库新生型滑坡.本文通过千将坪滑坡恢复到原貌,采用三维极限平衡法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失稳下滑的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水库蓄水和连续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分析成果表明,水库蓄水后的浸泡软化作用使滑坡体稳定条件急剧恶化,蓄水和强降雨的联合作用最终导致千将坪滑坡产生大规模深层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