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颅脑对冲伤一次开颅术后,对侧再次开颅的时机,以及减少第一次术后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颅脑对冲伤患者,行双侧开颅40例.第一
【机 构】
:
北京红十字会999急诊抢救中心 神经外科
【出 处】
:
2015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四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脑对冲伤一次开颅术后,对侧再次开颅的时机,以及减少第一次术后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颅脑对冲伤患者,行双侧开颅40例.第一次先行硬膜外开颅10例,术后复查对侧出现硬膜下及脑内血肿第二次开颅;第一次硬膜下血肿开颅25例,术后复查发现对侧硬膜外血肿再次开颅;第一次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开颅5例,术后复查发现对侧硬膜下及脑挫伤再次开颅.分析40例患者对侧发生血肿的原因、早期治疗的时机,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疗效. 结果 本组病例40例均行双侧开颅,8例行内减压,术后给予脱水、止血、营养神经类药物等治疗.病情恢复根据GOS评定疗效,死亡8例,死亡率20%,植物生存2例占5%重残5例,占12.5%,中残6例, 占15%,恢复良好19例,占47.5%. 结论 对冲伤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首次查头颅CT显示血肿对侧有骨折或脑挫裂伤,手术清除血肿后有可能发生对侧出血及术中脑膨出.术中发现血肿清除后骨窗张力进行性增高的立即复查CT,及时清除对侧血肿.术后发现同侧瞳孔缩小,对侧瞳孔散大,复查CT发现对侧出现血肿中线移位,再次行对侧开颅.脑膨出明显,术前对侧有小的血肿,判定对侧血肿增大,直接行对侧开颅.
其他文献
脑深部电刺激(DBS)也是神经刺激术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DBS近年来也开始用于治疗一些人类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
减少颅脑损伤误诊,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致残率,是神经外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颅脑损伤误诊的常见原因:1)医师专业技术层面:医学知识匮乏、临床经验不足,常常导致误诊.以血肿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迟发血肿并不少见,如何第一时间有效处理该类血肿,将影响患者的预后.传统方法多采取再手术或勉强保守治疗,但存在创伤大甚至再损伤及影响患者恢复等问题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手术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行经鼻内镜眶尖-视神经管减压
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系统康复护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材料和方法 选取我院脑外科112例颅脑损伤的住院患者,将患者分成两组:(1)常规护理组:58例,入院时格拉斯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脑积水行腹腔分流术后出现颅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科收住的1例外伤后脑积水患儿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颅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
目的: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颅脑外伤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例颅脑外伤后出现脑积水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6例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儿均
目的 探讨CT定向硬通道技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和传统开颅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5年8月至2015年07月经CT证实为硬膜外血肿且出血量在30-80ml的患者39例,均采取CT定向
目的 分析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及其差值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及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