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03~2012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了解我市近十年的职业病发展情况。方法 依据职业病发病资料,用Excel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3~ 2012年东莞市职业病发病共8大类895例,2005发病数最少,2010年为发病数最多;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3岁(14 ~ 66岁);发病工龄中位数为30个月;其中尘肺病105例,以矽肺为主,职业中毒371例,发病前三位的是正己烷、苯和二甲基甲酰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78例,以手臂振动病为主;职业性皮肤病90例,以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为主;职业性肿瘤98例,以苯致白血病为主;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6例,以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为主。行业分布以金属加工、电子、鞋业为主。结论 我市职业病发病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
其他文献
目的 为了完善中国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适合性检测颜面分栏,本研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5-2007年进行的3000例中国成年人头面部尺寸信息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发现前期研究欠缺南方,特别是南方女性样本,补充调查了2008例中国成年人的头面部数据。
会议
目的 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与规律,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 2012年6月收治的53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按临床表现分为颅压高为主A组28例,肢体震颤为主B组15例,精神行为异常为主C组10例,以量化评分方法对其症状、体征、脑脊液压力及头颅影像学资料作组间比较.
目的 通过对工作场所中可溶性铬酸盐个体接触浓度与血铬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职业铬酸盐工人血铬的生物接触限值,为工人的健康监护和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某市铬酸盐生产及使用企业的现场调查资料,其中以115名铬酸盐接触工人及60名相匹配的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吸炯及饮酒等方面相匹配,进行个体可溶性铬酸盐接触浓度与外周血铬含量的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问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汇总1979 ~ 2013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报道的相关文献,筛选出110篇文献共计1240例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性中毒939例,生活性中毒301例;男性1044例,女性196例;年龄分布9天~75岁.接触反应13例,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358例、348例、139例,未分级382例.潜伏期平均4.50±5.71h
目的 了解国内甲苯(包括二甲苯)职业危害有关文献情况,评析其研究状况.方法 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为主,检索国内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有关甲苯危害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79-2013年共检索到403篇文献,其来源以《职业与健康》杂志最多(30篇,7.44%),《环境与职业医学》(26篇,6.45%)、《中国职业医学》(25篇,6.2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3篇,
百草枯中毒救治中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研究-信号转导系统、基因组学研究百草枯中毒救治循证医学和医学循证的原则百草枯中毒的多靶点救治策略百草枯中毒救治如何实施精准医学?难治性百草枯中毒救治的原则百草枯中毒救治的个体化方案实施细则百革枯中毒患者生物材料中毒物监测的临床意义血液净化在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合理使用及疗效评价百草枯中毒中毒中医药治疗的深入研究百草枯中毒救治医疗质量管理-PDCA方案
会议
目的 探究血清miRNA水平检测在尘肺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aqMan低密度芯片(TaqMan Low Density Array)的方法,筛选出候选可作为尘肺早期筛查的miRNA标志物,并采用RT-qPCR方法在152例尘肺较大样本中进行验证。
目的 通过文献汇总分析我国尘肺与肺结核误诊的情况及原因,总结经验,为我国尘肺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降低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1985 ~ 2013年国内发表的有关尘肺和尘肺结核误诊的文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和减少误诊的对策。
目的 探讨天津市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膀胱癌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对天津市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中106例膀胱癌和同时期、同车间的未发生膀胱癌的106人进行成组病例一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职业人群中膀胱癌的主要影响因素。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及相关法规的完善,对于促进企业改善工艺、加强职业健康监护,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我市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改变,我市职业病发病率、职业病的分布情况都有所变化,为进一步把握我市职业病发病特点及动态趋势,更好地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