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逊”台风影响下海南岛地闪活动和降水特征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14年7月18、19日海南省地闪定位资料和基本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了海南岛地闪活动和降水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威马逊"超强台风过境,海南岛共发生了3592次地闪,以负地闪为主;电流平均强度为59.1kA,远高于一般的局地强对流产生的地闪;地闪活动主要发生在18日15点至19日8点这个时段内,18日22点达到峰值,其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其他地区基本无地闪活动;18日0时开始降水持续增加,到24时达到日降水峰值,18和19日降水空间分布的日最大降水量分别为160和500mm以上,峰值中心相对地闪峰值中心偏东南;降水和地闪频次的峰值区域都集中在五指山脉迎风一侧,而地闪活动的峰值时段超前于降水峰值时段,超前时间对于台风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其他文献
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条带状磁铁矿建造,是由沉积作用加火山活动,并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这类矿床与伴随大陆根形成的最古老的陆壳形成过程有关,地球上最早期的陆壳从原始地幔中分离出来的时候,Fe–Mg强烈分离,Fe元素为易熔组分,主要进入古老陆壳,Mg元素则为难熔元素而残留于亏损地幔中;形成时代主要是太古宙–古元古代,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广布于前寒武纪陆块、或陆块边缘,如印度、西伯利亚、华北陆块等地的BI
海啸破坏力巨大,研究沿海公路局部冲刷机理意义重大.基于波浪水槽实验,对海啸波作用下路基淘刷开展研究.实验采用1/10-1/20的组合坡度,斜坡由无黏性细沙堆成.选取N波作为入射波,进行6个波逐个作用.对波高进行采集,对波浪的上爬、回落和水跃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对每个波作用后的地形进行测量.结果表明,N波作用下不仅地形发生冲淤变化,而且在路基前有明显的冲刷坑,模型深度d的变化对冲刷影响不大.路基淘刷是
围海吹填造陆已成为沿海地区解决土地紧缺的重要途径.泄水口吹填土的流失,不仅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且降低企业成本效益.研究选取天津市南港工业区吹填造陆工程泄水口为对象,对吹填量、泄水口流速、过水断面面积、浓度、流失量、闸箱式泄水口的档板上过水厚度以及径流长度开展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吹填施工的中后期疏浚泥浆通过泄水口的流失率相当严重,流失上的颗粒平均粒径均较小.日吹填量不是影响流失量和流失率的
波浪水槽中采用中直粒径为0.47mm的原型沙铺设1∶20坡度的底床进行试验,研究波浪作用下沙质斜坡海床上沙坝运动机理.试验采取间断造6组波,每组波为300个波浪约10min.采用地形仪采集实时地形分析沙坝演变过程和破碎带床面形态变化,流速仪ADV采集沙坝附近流速变化以初步探寻沙坝附近水动力特性对沙坝运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斜坡上沙坝前后来回运动的周期大小具有随机性,沙坝移动方向既有向岸方向又有离
透水框架因具有消能减速进而守护岸滩免受水流冲刷的功能,在河道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Vectrino三维流速仪在变坡水槽上对新近提出的新型正双工字型透水框架附近的流速、紊动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新型透水框架抛投于床面后底层流速骤减(减速率达0.76~0.93)、表层流速增大、过渡层流速梯度加大,垂向流速不再服从对数分布;垂向最大紊动强度出现在框架群顶部附近,水流进入框架群后紊动强度逐渐加强
海底管线是海上油气田的生命线,是开发与生产海底油气资源的重要设施,是海洋油气开发的一种重要结构型式。基于柱体绕流理论研究,通过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对斜流作用下海底管线周围流场及紊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选用RNG k-ε紊流模型,对间隙比e/D=0.2、流速v=25cm/s,水流与管线夹角α=90°、60°、45°三种情况下管线周围局部流场分布及紊动情况进行了数值计
围绕深海水下结构的安全问题,以南海深海区域为研究对象,确保深海水下结构的安全可靠,满足中国深海油气开发战略的重大需求,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对于海洋工程结构物而言,深海与浅海有着本质不同.在浅海中,海洋工程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是腐蚀和疲劳引发的裂纹;而在深海中,主要的失效模式则是深海高压作用下的屈曲.为研究深海超高压力作用下的管道屈曲及屈曲传播问题,天津大学建立了深海结构试验室,并进行了多组全尺寸试验
根据福建沿海海域共11个临时波浪观测站的原始随机波面观测记录,用自相关函数法、快速傅里叶变换法、最大熵谱法进行谱估计,得到波谱各特征参数,对各站的粗谱进行平滑和分析,筛选出研究海域各站海浪的样本谱,将平滑后的谱形无维量化,得到福建沿海海域海浪无维量平均谱曲线并求出对应谱参数,得到11个观测站谱峰频率f0介于0.11~0.30,以莆田平海1站谱峰频率最小,泉州石湖站谱峰频率最大,特征频率μ10、μ2
实验研究了有限水深条件下双向小夹角传播的规则波列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波浪频率以及初始波陡对波浪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频率对波列之间的相互作用起主导因素:对于低频率波浪(f<0.8Hz),波列相遇并分开过程中波形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并保持二维特征;而对于高频波浪(f>1.2Hz),波列相互作用过程中波面呈现出明显的三维特征且波列分开后波面依然没有恢复到二维特征.另外在波列相遇过程中,波浪相互叠加
针对双浮箱-水平板式新型浮式防波堤进行了二维物模试验研究,探讨了模型相对宽度、水平板层数、锚链刚度和入射波高等因素对防波堤消浪性能和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双浮箱式防波堤相比,双浮箱-水平板式防波堤对长波具有更好的消浪效果,透射系数最多可以减小0.4左右,当相对宽度B/L>0.3时,波浪的透射系数可以控制在0.35以下,同时,安装水平板可以显著减小防波堤的运动响应,提高稳定性,有效改善了双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