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淮北平原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部,本文以阜阳市为例,利用阜阳市2011-2015年日平均温度和日总电量资料,借助SPSS工具,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温变化和用电量之间的关系。所选时段和资料为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和日总用电量。从分析的结果看,近五年来,电力负荷逐年增长,温度变化也呈增长趋势。其中,2013年平均气温要高于其他年份,并且夏季连续
【机 构】
:
阜阳市气象局,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南京市 210044
【出 处】
:
苏皖两省气象服务合作高端论坛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北平原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部,本文以阜阳市为例,利用阜阳市2011-2015年日平均温度和日总电量资料,借助SPSS工具,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温变化和用电量之间的关系。所选时段和资料为夏季(6-8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和日总用电量。从分析的结果看,近五年来,电力负荷逐年增长,温度变化也呈增长趋势。其中,2013年平均气温要高于其他年份,并且夏季连续高温日数较多。本文分两个时段:2013年夏季、冬季(称为方案一)和2011-2014年夏季、冬季(称为方案二)具体分析日平均气温和日总用电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和日总用电量关系密切。本模型的建立,为电力系统预测日用总电量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利用气候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从气候角度分析了风力、降水、天气等对宁德市大气污染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也为今后及时有效地做好城市气象服务,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促进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鉴于福建省宁德市气候可能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今后要适应气候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研究天气规律,避免或减轻大气污染;适应气候条件,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
利用宣城市(市区及周边县市)7个国家气象站点1960-2014年55年的霾日统计资料,从时空两方面分析了宣城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0-2014年各站霾日数总体分布,以郎溪最多,宣城市次之,泾县最少。霾日除宣城市和郎溪外,各站在2000年以后普遍较多,宣城市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8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最多,郎溪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最多。宣城市除郎溪外,年霾
利用安徽省大雾预警信号发布资料,分析2010—2015年间安徽省大雾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资料表明:月(季)变化上秋、冬季节月份发布次数多,春、夏季节月份发布少,预警信号发布时间在5-8时最多,9-20时发布次数最少,与秋、冬季节辐射雾多发及辐射雾多生成于清晨吻合,说明安徽大雾多为辐射雾。综合四季变化,空间分布上大雾预警发布具有“南(春、秋、冬)北(全年)偏多、中间(全年)偏少;山区(秋、冬
通过调查分析建筑业中各个施工环节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及主要气象灾害,找出相应的气象指标,并根据气象指标确定服务内容。按不同的季节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使服务形成系列化、程序化、自动化,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建筑业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
为了满足徐州市气象观测和预报的需求,采用基于MFC单文档C/S结构进行软件设计,让用户仅使用客户端程序即可完成所有操作.软件开发使用Mi-crosoft VC6.0编程工具,并在平台上配置了OpenCV用作图像处理,采用的编程语言为C++.平台的各类人机交互操作、信息查询、图形操作等能实时响应;信息查询、操作、输出界面用图形、文字和数据三种方式在计算机上展现.开发出集徐州市霾天气的记录、监测、预报
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电网灾害调查分析,发现气温、大风、雷电等气象条件是苏州电网高影响气象因子,采用Java编程技术、Socket传输技术、Html5 canvas绘图技术及ArcGIS地图服务技术等,建立苏州电网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了综合监测、气象预警、雷电查询、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专项服务产品展示、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以及用户管理、数据接人及整合、预警短信提示和高速通信四大支撑模块,该系统
采用徐州市1981-2010年气候资料,通过逐年月日普查的方法,研究了徐州市大雾时空分布特征,指出:徐州大雾日数呈周期性变化并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月际分布主要出现在冬季,大雾日平均温度为13.6℃,大雾日平均风速2.2 m/s,大雾日平均气压为1015.7hPa,并指出大雾高空形势:高空槽脊不强,为偏西气流或者处于槽后脊前,为西北气流、偏北气流.大雾地面气压场形势:均压场型、高压前部型、华北干槽型
基于安徽省国家站1980-2015年导线覆冰及其气象观测资料,分别建立覆冰日数和标准冰厚模型,并对标准冰厚模型做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用二次抛物线方法建立覆冰日数模型,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覆冰日数呈现二次方程的关系而增加;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标准冰厚模型,分为淮北、中南部、高山、非高山和全省五种模型;用极端覆冰的三个个例检验模型,有一定指示意义,但误差不小,对产生误差的原因给予说明。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导致城市气象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是为了节约利用水资源,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阜阳市降水丰沛,城市内涝多有发生,本文就雨洪资源利用,与打造“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学利用雨洪资源,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环境,减小城市气象灾害的发生。
目前合肥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正处于大发展阶段,而随着全球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气象灾害给地下轨道交通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加大。本文根据国内地下轨道气象服务现有的经验,对合肥市地铁一号线已经开展的防雷气象服务进行介绍,指出各功能区检测范围,着重论述地铁车站弱电系统防雷装置的设置与防雷检测方法,为地铁防雷检测规范服务提供参考。并对下一步地铁气象服务进行方案策划,为地铁长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