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从中医英译的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探讨中医英译中文化负载和文化图式层面对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发现基于中医英译的中医跨文化传播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传而不"透"、传而不"正"以及传面不"通",并提出在保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基础做到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适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中医英译的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探讨中医英译中文化负载和文化图式层面对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发现基于中医英译的中医跨文化传播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传而不"透"、传而不"正"以及传面不"通",并提出在保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基础做到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适应.
其他文献
奉文简要论述了国内外中医典籍术语英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翻译、中药方剂术语的翻译、针灸经络腧穴术语的翻译以及中医整体名词术语体系的翻译;将西方理论的来源、提出者和内容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对其理论应用于中医典籍的用法进行了说明.并将西方文化理论引入翻译学,形成"文化翻译理论",并以该理论为指导,探讨中医典籍术语的译法,提出术语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本文对腧穴名词术语英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讨论.这一工作是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工作的一部分,腧穴英译词汇的来源,主要是国内外的标准与规范教材;此次规范化的过程对原有的词条进行了扩展并通过学术研究对词条的英译、单复数的使用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本文从中医兼具文化及科学的特点出发,提出在中医翻译时需注重其文化意识以及时代背景.所以,在进行中医翻译时,应基于中西方的文化意识,采取归化和异化取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而且应基于目前的时代背景,进行中西医比较与借鉴;同时,还应针对不同层次中医背景的读者有其不同的翻译定位.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为更多人所理解和接受,并因此走得更远更自信.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与纽带,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中医药在一些国家取得合法地位,医疗规模日益扩大,中医药教育及科研交流日益频繁.今后,中医药国际交流的发展,需要致力于中医药整体推广,加速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加大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
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新契机,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对于中华文化的复兴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挖掘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探讨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思路,建议加强中医药文化对外宣传、提升其魅力,充分利用孔子学院、老子学院等平台,鼓励中医药企业海外发展,全面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内外深受人们的追捧,一些中医药养生、保健之法更是在国外掀起了一股中医药热"旋风".本研究基于文化认知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对外交流以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阐述了构建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重要意义,梳理了建库的语料来源,回顾了国内外相关语料库的研究和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建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望了中医养生术语英译语料库的使用前景.
中国当代翻译家如杨宪益、许渊冲、汪榕培等在把中国典籍译为英文,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在梳理中国译者和汉学家在翻译中国典籍各具优势基础上,说明汉学家在"中学西传"功不可抹的同时,提出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形势下,要发挥这两种译者的资源,走"中西合璧"之道.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境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医学英语教育的成败,与中医的对外交流与发展息息相关,反观近十几年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英语教学质量却停滞不前,令人忧心,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千思万虑,还是应该回归本源,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树立其对中医学的信心,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探索有用的教学方式,致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语
Tin Johns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随着语料库的迅速发展,专门用途语料库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媒介,中医英语翻译语料库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语料库的建设要从基本概念、规划方法和设计、技术问题等入手.本文探索了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和规划原则,结合中医学科的专业领域的特点,结论是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