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吸食毒品类型戒毒人员膳食营养KAP调查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戒毒人员的膳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戒毒人员430名,通过KAP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戒毒人员具有基本的膳食营养知识,对于科学的膳食营养有正确的态度,愿意参加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论:戒毒人员还需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应加强戒毒人员膳食营养教育,开展戒毒人员膳食营养配餐。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新型合成毒品迅速蔓延,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收治压力逐渐增大.对于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人员而言,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较容易出现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复杂问题,给场所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加强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的管理成为戒毒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需要完善和创新管理教育方式方法.
戒毒人员脱毒后复吸率很高,如何提高戒毒成功率、延长操守时间,已成为禁毒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分析可能引起戒毒人员复吸的原因,试图寻找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戒毒康复是整个戒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能否巩固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正确认识戒毒康复的意义至关重要.戒毒康复不单纯是劳动技能的培养,也不是强制隔离戒毒的延续,需要通过戒毒康复重塑戒毒人员的行为结构,摆脱对毒品的依赖.通过从目前法律、法规,毒品依赖的内在原因,康复内容,社会力量的参与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形成一个可行的戒毒康复模式.
任何一种戒毒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强制隔离戒毒强制性、封闭性的根本属性亦给这种戒毒模式带来了缺陷,加强戒毒场所社会化建设,有助弥补这一缺陷,促使戒毒工作质量提升.本文提出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社会化的具体概念,从社会化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路径探索等方面作阐述,希望对加强戒毒场所社会化建设有所益处.
回归社会是戒毒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对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四种途径即社区管理、就业市场、志愿者组织和家庭进行归纳,分析这些途径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文化因素.本文认为,上述四种途径应与政府组织的行动结合起来,形成戒毒的集体行动,协商解决好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就业、低保、困难补助等疑难问题,使他们更有效地融入社会.
白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自2013年9月23日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来,切实转变工作理念,转变工作职能,立足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还是特殊病人的三重属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矫治功能,内强素质,强化心理矫治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矫治工作水平.
针对推进戒毒工作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社会组织配合乏力、家庭接纳认可不高、强戒回归人员信心不足等问题,近年来,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自我、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三个维度,立足戒毒工作向前、向外和向后延伸,创新工作方式,聚焦难点,补齐短板,精准发力,积极拓展戒毒工作社会化新路径,有效互动了所内外戒毒资源.两年多来,久久为功,深入推进,工作体系、举措不断完善深化,戒毒工作社会化成效不断显现.
从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戒毒工作发展趋势、戒毒场所职能定位、戒毒人员身心特点等角度来讲,首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训练对政府、社会、戒毒者及其家属都有利.积极探索首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训练的训练对象、对接渠道、评估体系、帮教机制等,从管理、文化、心理、训练等方面来开展系统训练,对于完善现行戒毒模式、促进戒毒措施对接、提升戒毒效果,促进社会和谐都有重要作用.
为切实做好戒毒人员各时期的教育矫治工作,确保场所的安全稳定,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出所后的复吸率,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学习打造了"彩虹文化"教育矫治新模式,凭借"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调动戒毒人员接受教育矫治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此,洗礼戒毒人员的心灵,推进所内的教育矫治,教育效果取得显著提升.
目的:了解相关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戒毒所内戒毒人员自我和谐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一系列心理干预方法对30名戒毒人员采用王登峰的《自我和谐》问卷进行自我和谐水平的前后测量对比研究.结果:心理干预后自我和谐总分低于干预前自我和谐的总分(p =0.014 <0.05),显示干预前后自我和谐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从总体来看,团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辅导、网络视频咨询等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对30名戒毒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