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调度大厅气流组织及热环境模拟分析

来源 :基层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j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铁路调度楼调度大厅室内热环境要求较高,对调度大厅室内气流组织采用CFD软件进行模拟,通过对两种方案比较,得出最佳送回风形式,从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CFD;气流组织;热环境
  1.项目简介:
  某调度楼共有11层,其中十一层为调度大厅。大厅面积约890㎡,送风口高度确定为5.5m,送风口配合装修要求,采用双层百叶风口送风。
  此次研究以国内主流CFD软件[1]PHOENICS作为分析工具,该软件开发的FLAIR模块是针对暖通空调系统(HVAC)专门开发的CFD计算模块。用来预测建筑物或封闭空间中的空气流动、温度分布、热舒适评价等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2.设计要求及边界条件
  2.1 设计要求
  调度大厅要求24小时办公,对室内热舒适度要求较高。
  温湿度满足我国规范[2]要求:温度为24~26(℃)、风速≤0.25(m/s)、相对湿度40~60(%)。
  热舒适度等级满足我国规范[3]要求:-0.5≤PMV≤0.5、PPD≤10%。
  2.2 初始边界条件
  (1)送风参数及送回风形式
  送风口尺寸:风口采用双层百叶,800×600mm;送回风形式为上送侧回。
  (2)热源设定
  人员散湿量96g/h,散热量134W,人员68人,室内总负荷202.6kW,湿负荷0.0018kg/s,围护结构冷指标见表2.2-1。
  表2.2-1 围护结构冷指标
  热源位置 显热量 冷负荷指标
  东北外墙 4.684kW 5.00W/m2
  西南外墙 1.476kW 1.58W/m2
  东南外墙 8.936kW 9.54W/m2
  屋顶 7.292kW 7.78W/m2
  (3)CO2浓度的设定
  设定大气环境中CO2背景浓度为385ppm,人员呼吸产生的CO2为0.01g/(人·s),整个调度大厅共计68人,新风量为6800m3/h。
  (4)模型尺寸
  调度大厅模型尺寸:L×W×H=43m×21.8m×5.5m;CFD模型如图2.2-1所示。
  图2.2-1 调度大厅CFD模型
  2.3 研究流程
  此次对室内热环境的研究思路如图2.3-1所示:
  图2.3-1 研究流程图
  2.4 各方案边界条件简介
  各方案边界条件调整如下。
  初始方案:根据以上边界条件进行模拟分析,采用上送侧回形式,其中室内风口布置如下图3.1-1,风口的送风温度为16℃,风速为0.63m/s,模拟结果如下图3.1-2所示。
  上送侧回的改进方案:根据初始方案的计算结果,此次方案中将内墙侧风口数量减少,风口总量变为77个,风口的送风温度为16℃,风口尺寸为800x600mm;室内最初设计温度为24~26℃,根据热平衡进行计算,将送风速度设为1.1m/s;
  上送上回方案的对比分析:由于初设方案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此次计算以初始方案的风口布置为基础,将回风口置于房间顶部与初始方案进行对比计算,送风口布置及数量保持不变,风口的送风温度为16℃。
  3.室内温度及风速分析
  3.1 初始方案
  根据以上边界条件进行模拟分析,其中室内风口布置如下图3.1-1所示,风口的送风温度为16℃,风速为0.63m/s,模拟结果如下图3.1-2所示。
  图3.1-1 初始方案空调送风口布置 图3.1-2 1.0m高度温度分布
  从图3.2-1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此方案室内温度场均匀性基本能够满足要求,但中间区域温度仍偏高,约在29℃左右。
  3.2 上送侧回的改进方案
  根据初始方案的计算结果,此次方案中将内墙侧风口数量减少,风口总量变为77个,风口的送风温度为16℃,风口尺寸为800x600mm,如下图3.2-1所示;室内最初设计温度为24~26℃,根据热平衡进行计算,将送风速度设为1.1m/s;
  改进方案计算结果如下图3.2-2~3.2-4所示:
  图3.2-1 风口布置 图3.2-2 1.0m高度温度分布
  图3.2-3 调度大厅竖直温度分布一 图3.2-4 调度大厅竖直温度分布二
  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对送风口数量及送风速度进行调整后,调度大厅的温度场已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调度人员座位附近温度基本维持在24~25℃之间。
  室内风速分布如下图3.2-5所示:
  图3.2-5 1.0m高度风速分布
  人员活动区大部位区域风速在0.2~0.46m/s左右,略高于设计要求中关于风速的要求。
  3.3 上送上回方案的对比分析
  由于改进方案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此次计算改进方案的风口布置为基础,将回风口置于房间顶部与改进方案进行对比计算,送风口布置及数量保持不变,风口的送风温度为16℃,风口布置如下图3.3-1所示。
  图3.3-1 上送上回方案风口布置 图3.3-2 1.0m高度温度分布
  图3.3-3 竖直温度分布一 图3.3-4 竖直温度分布二
  由图3.3-2~3.3-4所示,改变回风口位置后,调度大厅的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区域温差有所减小,人员座位区域基本维持在24℃;过道及靠近内墙区域温度偏低,约为22℃。
  室内风速分布如下图3.3-5所示:
  图3.3-5 1.0m高度风速分布   人员活动区大部位区域风速在0.03~0.25m/s左右,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中关于风速的要求。
  由此可见,上送上回方案要优于上送侧回方案。
  4.室内热舒适评价
  丹麦学者Fanger提出用PMV-PPD指标以及美国ASHRAE采用的有效温度ET*指标来衡量室内的热舒适状况[4]。
  PMV指标预计了大多数人群在同样环境下的平均热感觉。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可能存在某中任何人都感觉舒适的热环境。为了确定不舒适的人数,Fanger用PPD(预计不满意百分比)来描述。
  4.1 初始方案
  室内人员采用坐姿时,活动高度处PMV、PPD分布如下图4.1-1、图4.1-2所示:
  图4.1-1 1.0m高度PMV分布 图4.1-2 1.0m高度PPD分布
  从以上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室内温度场均匀性基本满足要求,但PMV值仍有部分区域超过了0.5,故该方案仍需进一步改进。
  4.2 上送侧回的改进方案
  活动高度处PMV、PPD分布如下图4.2-1、图4.2-2所示:
  图4.2-1 1.0m高度PMV分布 图4.2-2 1.0m高度PPD分布
  从以上模拟结果可知,人员主要活动区域PMV值基本能够满足-0.5≤PMV≤0.5的要求,风口正下方PPD不满意率高于其他区域,但由于风口布置错开了人员座位,故主要人员活动区域PPD≤10%。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中的规定,但仍有少量人员活动区域PPD达到了15%。此时,该区域CO2浓度如下图4.2-3所示。
  图4.2-3 1.0m高度CO2分布
  各区域CO2浓度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640ppm~700ppm之间,满足室内人员卫生标准要求。
  可见,改进方案较初始方案有了提高,人员主要逗留区域风速略高于设计标准要求,部分区域PPD大于10%,但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3 上送上回方案的对比分析
  活动高度处PMV、PPD分布如下图4.3-1、图4.3-2所示:
  图4.3-1 1.0m高度PMV分布 图4.3-2 1.0m高度PPD分布
  从以上模拟结构可知,人员主要活动区域PMV值在0.17~-0.37之间,基本能够满-0.5≤PMV≤0.5的要求,风口正下方PPD不满意率高于其他区域,但主要人员活动区域PPD≤10%。满足设计要求中的有关规定。此时,该区域CO2浓度如下图4.2-3所示。
  图4.2-3 人员活动区高度CO2分布
  各区域CO2浓度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520ppm~720ppm之间,满足室内人员卫生标准要求。
  综合PMV-PPD和CO2浓度场的结果,上送上回方案要优于上送侧回方案。
  5.研究结论
  调度所调度大厅属于对空气环境要求高且24h 工作的场所,通过对不同风口布置及不同风口数量情况下的室内温度场、速度场、PMV-PPD和CO2浓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员所需新风量,设计值100m3/h·人能较好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稳定状态时CO2人员活动区最高浓度在720ppm以下,满足设计规范[5]中CO2浓度小于1000ppm中规定的的标准。
  2.计算中对风口的尺寸、布置及数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百叶风口时,宜采用较多风口数量,风口尺寸应较大以降低风速(降低气流噪声),满足人员活动区风速要求。最优方案中,确定送风口尺寸为800mm x 600mm,送风风速为1.1m/s,负荷较大的外侧区域送风口宜保证每个座位一个送风口,内侧区域负荷较小,可适当减少风口数量以保证温度场的均匀性。
  3.从温度场的均匀性、室内风速、PMV-PPD和CO2浓度场等指标来看,通过采用上送上回与上送侧回方案对比分析可知,采用上送上回方案时,十一层调度大厅室内环境均能满足要求,故确定上送上回方案为最终空调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3] 《中等热环境 PMV 和PPD 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GB/T 18049
  [4]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其他文献
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日益增加,铁路站房等重要公共建筑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化袭击威胁.及时获取污染源信息有助于消除其对室内人员的影响.通过布置传感器能够在室内污染物浓
本文简单介绍了蒸发式冷凝器的工作原理,指出湿球温度影响蒸发式冷凝器热质传递效果的重要空气参数,同时对成都地区空调季节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进行分析,通过与常
简要介绍了大西客专渭南北站房新建,郑西客专既有渭南北站房改造,以及两站房并站的设计过程,介绍了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的设计,在设计阶段就要总览整个工程项目全局,
随着高海拔地区铁路系统的发展,新建铁路站房所在区域室外气温偏低,站房内必须采取有效的供暖设施.针对高海拔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环保要求高,本文结合铁路站房的特点,分析了
本文主要研究了地下水电工程的机墩风罩地面环型盖板非等温自然对流换热问题.基于现场对发电机机墩风罩地面环型盖板详细测试,深入分析了其非等温对流换热问题,给出了水电站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振动、噪声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对周面居民、建筑物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铁车站的振动和噪声来源,然后从不同方面就如何减小振动和噪声进行
为了解决被动式环境调控中采取的策略降低建筑物能耗量的测算问题,本文中通过对北京市某高层住宅进行方案对比,针对冬季采暖工况下,根据测得的采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得出
对风冷式空调机组冷凝器在内庭院中的换热效果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冷凝器周围气流组织与速度场分布,提出了风冷式空调机组冷凝器换热效果改进措施,通过在建筑围护结构设置百
探讨了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要点,包括设计日用水量计算、集热器面积计算、直接、间接加热系统的选择、储热水箱(罐)容积计算及单双水箱(罐)系统选择、辅助热源选
针对调度大厅的面积大,层高高,功能重要的特点,对其有效的消防方式进行探讨.针对高压细水雾系统的开闭式系统进行实验测试,用测试数据指导设计.结果表明,对于调度大厅,建议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