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视角下环境税征管的体制约束与制度创新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税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方式,其征管应以破解生态补偿资金约束难题为价值导向.当前,我国嵌入式环境税制对征收主体、征管范围、征收流程的规定难以体现生态补偿的区域差异性,调节范围狭窄,缺乏对生态补偿行为的激励,因而开征独立的环境税非常必要.同时,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着税收征管的"九龙治水"、监管中的政府失灵、利益主体的多重博弈等诸多体制约束,使环境税背离了"税收中性"的原则,弱化了生态补偿效果.依循科学性、差异化和法律保障原则,本文对"对谁征税""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谁来征税"以及"如何使用税"等税制要素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环境税征管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构建环境税征管体系的保障对策与措施.
其他文献
产业集群理论对于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借鉴"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利用产业集群理论发展本国高山葡萄酒产业的做法,结合中国喜马拉雅东麓高山葡萄酒产区的独特优势,提出针对喜马拉雅产区高山葡萄酒产业集群创新与管理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产品差异化、文化塑造、人才培养、品牌建设、营销创新等几个方面,以此打造中国葡萄酒业的世纪品牌,促进喜马拉雅东麓产区乃至中国葡萄酒产业的
阐述了中国葡萄酒市场三个发展时期,并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喝葡萄酒的人每年以15%速度递增,作者预计中国葡萄酒市场销量每年也会以15%速度递增,目前中国葡萄酒销量在100万吨左右,到2020年,葡萄酒市场销量将会翻番达到200万吨,这个时期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会出现国内外5-10个市场主力品牌,分享50%的市场份额。未来5-1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会成为世界葡萄酒第一大市场。
阐述了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提出需要构建葡萄酒业生态圈,在酒业生态圈构建过程中,酒类流通领域未来10年是一个黄金时段,有可能会诞生百亿甚至千亿级企业。这一目标的实现基础,不是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对决,也不是新型渠道对传统渠道的取代,更有可能是企业与企业基于生态合作的共生。在构建酒业帝国的征途上,从生态竞争到生态竞合,或许能为梦想减少许多现实的阻力。
葡萄酒产业要借互联网的大势,用和客户互动的体验创造价值。一定用互联网的经济,用互联网的思维,用互联网的工具在过剩经济的今天,把葡萄酒中间环节去掉,让消费者买单,让消费者传播。而有了品牌效益才能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对象,企业文化就是一句话——“做事先做人”,用字来说就是一个字“德”,以德处事,以德取胜,以德翱翔天下。做一个让消费者信任的产品,做一个让大家尊敬的企业。
当今时代葡萄酒企业应依托互联网,坚守创新的动力,尽快构建企业的诚信体系,共享合作,构建需求链,形成生态链,用工匠精神回归产品,同时大企做好平台服务,小企要精耕细作。
烟台葡商汇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涵盖葡萄酒全产业链的B2B创新电子商务平台,立足于葡萄酒产业,致力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对葡萄酒价值的专业有效评估,将烟台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升级。其目前已与中信银行、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海外及国内著名供应商、营销商等专业机构展开意向合作,共同创新模式,创造价值,致力推动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互联网创新平台。
虽然许多学者都强调企业家政治技能、关系嵌入对新创企业的重要性,但对政治技能、多层次关系嵌入性作用机理的研究明显不足.在对成都、深圳实地调研基础上,本文整合了资源基础观与社会交换理论,剖析了企业家政治技能是如何通过多层次关系嵌入性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通过两地企业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家政治技能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企业层次关系嵌入性在二者关系间皆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
员工沉默在中国企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在中国的情境下,企业员工沉默和心理安全及员工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员工沉默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并从心理安全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员工沉默理论的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咨询和建议.
本文主要抽取了2015年深沪上市公司中1000家混合所有制企业为样本,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混合度为标准,对1000家上市公司以第一大股东的性质进行分类.针对混合度高和混合度低的两类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的创新优化方案.
环境友好是京津冀新型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京津冀区域目前大气环境承载能力严重超标并呈现逐年恶化态势,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对区域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揭示了城市群建设与大气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从个体大城市建设补救改造、卫星城优化布局协调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新型城市群建设建议,包括优化或补救城市地势地形条件、环境合理布局分隔城市功能区、规划调整城市建筑、改良城市建筑功能、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