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和纤维示踪技术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形态与功能状态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l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TI用于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形态与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临床POP-Q诊断标准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2名和年龄、BMI指数相匹配正常对照组20名.受试者均接受盆腔MR-T2WI、DTI检查,由两名医师对受试者肛提肌(双侧耻骨直肠肌、双侧髂骨尾骨肌)最佳显示层面测量FA、ADC数值大小、示踪肌纤维位置、走形等情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名医师测量同一受试者肛提肌FA、ADC数值大小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盆腔器官脱垂组和正常对照组肛提肌FA、ADC值之间差异,并评价两组肌纤维显示情况.结果 两名医师测量肛提肌FA、ADC数值大小一致性好.两组受试者肛提肌纤维形状、走形、位置显示良好,脱垂组较对照组肛提肌纤维束纤细、走形分散,其中脱垂组60%(13/22)肛提肌纤细,肌纤维走形紊乱、示踪纤维连续性差,而正常组20%(4/20)肛提肌走形紊乱,连续性不佳.脱垂组左、右侧耻骨直肠肌FA值(0.29±0.06、0.33±0.054)均小于正常对照组(0.33±0.08、0.35±0.0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13);脱垂组左、右侧髂骨尾骨肌FA值(0.34±0.10、0.35±0.08)均大于正常对照组(0.42±0.10、0.42±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19);其余两组肛提肌分支ADC值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盆腔器官脱垂者常伴有肛提肌肌纤维纤细、紊乱,且各向异性增加,这与肛提肌功能减低、脱垂发生密切相关,而DTI作为评估肛提肌形态与功能状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The successful surgical restoration of damaged meniscus has been a challenge,largely owing to a lack of characterization of meniscus cells and their precursors.
目的 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后的康复十分重要,而康复达标的关键就在于患者有效的配合早期系统的功能锻炼,该研究主要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达标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康复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目的:分析从2002到2012在我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数量增加,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进展和术后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手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膝术前均常规行X检查,术前测量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夹角(FTA角),根据膝外翻畸形Keblish 分级,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30°)并认真评估患者软组织状况。
目的:初步研究使用切除卵巢法作用于12月龄SD雌性大鼠一个月对其骨质的相关影响。方法:对3只实验组的12月龄雌性SD大鼠在10%水合氯醛溶液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切除双侧卵巢操作,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用丝线逐层缝合,关闭腹腔,术后连续三天预防性使用160万U青霉素抗感染;3只对照组的SD雌性大鼠进行假手术操作,即行腹部切口切除少许的脂肪组织,随后同样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用丝线逐层缝合,关闭腹腔,术后连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患者根据1984纽约修订的AS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具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期间1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14例行单侧、4例行同期双侧人工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1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3-45岁,平均35岁。左髋12例,右髋9例。
目的 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种类繁多、组织学类型复杂,临床上较为常见,依据其病变来源可以分为生殖系统和非生殖系统,本文分析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 笔者收集临床、影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盆腔囊性病变,其中88.4%(61/69)例来源于卵巢,94.2%(65/69)来源于生殖系统;69例患者中59例行CT检查,其中53例行CT增强检查,13例行M
目的 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乳腺X线、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9 月至2016 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乳腺肿块的数字乳腺断层摄影、X线摄影、超声影像表现,依据乳腺X线、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对其进行分析、分类,BI-RADS 1-4A类为良性,BI-RADS 4B/4C/5为恶性. 结果 78例肿块病理证实良性3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儿童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临床疑为支气管动脉发育异常导致患儿反复咯血欲行介入治疗的的8例患儿(平均年龄:2.8岁,范围:0.8岁-9岁;男性 5例,女性3例;平均体重17kg),术前行128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其中5例采用心电门控扫描模式,3例因心率过快采用普通胸部增强扫描模式.所得原始图像全部转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