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支持农技协发展壮大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更好地支持农技协发展壮大,促进其规范化建设,发挥这一组织在“三农”问题中的作用,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农技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和选择,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较强的民办性、专业性、合作性、经济性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的衔接问题,符合农村市场经济的要求。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和拥护。本文简要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基本类型,发展思路及其对策。以期对今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借鉴作用。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社会广义新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科技的吸纳能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使农业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和发展机制来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分析研究了梅州市农业科技体系、项目管理、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本地农业科技的需求特点,提出了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项目组织领导、构筑科技示范培训平台、培育农村科技企业等对策。
农村的根本问题在于以什么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和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农民意愿应运而生的一种基于生产技术合作的和谐体制,是目前大连市农民生产组织的主要形态之一。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导向、农民组织意识和科技能力问题。研究农技协现状与发展,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趋势,政府如何有效地规制与扶持,农民组织向合作经济的专制和市场化转型。以及适
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搞好培训,提升水平,抓好创建,培育典型的做法,介绍了河南省永城市科协突出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农技协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农技协组织的性质、组织形态、指导管理等进行了探讨。针对农技协还处在发育阶段,程度低、服务功能不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从提高认识,摆上日程。规范管理,加强引导,推动农技协科技进步,制定优惠政策,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探索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转变,分散经营向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形式生产经营服务方向转变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拉架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推进农业体制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引领农民面向市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使其真正
近年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在农业及农村科普示范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重庆市涪陵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践的调查分析,揭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三个发展趋势,剖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及农村科普示范方面发挥的四项重要功能和作用,提出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普示范作用的五大措施或思路。希望本文能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共同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载体,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也处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任务,论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镇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案例调查为基础,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由来、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并就如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出了措施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起来以后,作为“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其独特的社会角色,灵活的服务形式,在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绿色品牌战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搞好系列化服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功能,今后林从提高决策服务能力,加强技术服务力度,强化信息服务意识,拓宽流通服务渠道四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