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专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要求的"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为此,需要研究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框架、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等发展现状,需要研究中国高职专业教育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需要研究高职专业教育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理念、途径和方法.研究成果对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外资企业聚集区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制定品牌或特色专业建设标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就应用型地方高校而言,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是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建立服务于地方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本文试从创新创业教育反推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反推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师资结构、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在黄淮学院已不单单是一种教育类型或形式,已成为一种办学精神和发展模式.学校以创新创业型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为土壤,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火种,共同培育创新创业硕果,形成了"组织-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多层次、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教育启发-实践创新-孵化创业-深化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执业能力水平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的重要筹码,执业能力培养的市场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合理确定本科教育的执业教育任务,使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无缝接轨,已成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本科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认为应实施多元化培养,架构城市建设应用型人才教学新体系,重视制度和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和师资水准提升,强化实践教学工作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国家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新环境,民办大学,特别是以文科为主的民办大学必须认真分析自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以教为重心结构的人才培养机制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由专业机制转变为课程机制,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
重视和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类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普遍关注.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重视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国际化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应正确认识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深刻反思目前此类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深层次原因,从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深入探寻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践教学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它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方法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放眼世界、立足本国,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与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教育的组成部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人才等一系列相关议题,一直都是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以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对就业质量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单位性质流向、岗位性质流向、专业相关度的调研,并与校内相似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对比,全面分析了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各国政府普遍意识到民众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并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重要的战略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的适切性,学科、专业的建设等方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生力军,但在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明显重视不够.本研究以黄淮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探索如何通过课程与教学变革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创业技能和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是一所参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运作的中港合作大学,创校十年(2006-2015).自建校以来,UIC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仅是一所大学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UIC教师推动博雅大学的内在需求.为此,UIC组建专门机构,开设必修课程,全力创新国情国学教育,创建更贴近时代、人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论文中,从基本理念、机构设置、师资配备、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逐渐兴起.如何与传统高校及同类合作办学机构区隔开,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塑造品牌影响力是应对招生市场激烈竞争,推进机构蓬勃发展,寻求广泛社会支持的有效策略.本文在明晰中外合作办学形式、教育品牌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品牌搭建的现实意义和内在要求,建立了品牌塑造的三维立体模型,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