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岩心孔隙二维分形维数的新方法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ji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岩石孔隙结构不仅决定了油气储量,而且直接影响产能和气体渗流规律.自从20世纪70年代,分形几何理论的提出,储层孔隙结构从定性描述进入定量描述,用分形维数度量微观孔隙结构.目前,常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二维分形维数,其中计盒法以简单易实现受到人们青睐,但并不能代表整块岩心,且精度较差.二维分形维数是定量描述微观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在孔隙度,裂缝及渗透率分形表征都得以应用,因此需要一种研究更为精确的岩心二维分形维数获取方法.本文的方法以SDN气藏二叠统下石河子组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为实例。SDN气藏位于苏里格气田东南部,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北部,其主力产气层为二叠统下石河子组盒8段。该区岩心薄片鉴定资料显示,该段岩性包括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孔隙结构较为复杂。盒8段储层由于受到强烈的成岩改造作用、压实作用,杂基及胶结物含量较高,微孔隙较为发育,微孔隙可视为毛细管交叉分布于杂基及胶结物中,据此形成的喉道类型为管束状喉道,且盒8段管束状喉道发育良好,而较少发育有弯片状或点状喉道,可用毛管束模型模拟研究该储层多孔介质。同时,基于已收集的八块岩样高压压汞毛管压力曲线,提出一种获取岩心二维分形维数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The energy and momentum depositions from solar wind and the magnetosphere into the ionosphere and thermosphere(IT) system during storms causes disturbances in dynamical,chemical,and electrodynamical p
会议
电离层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SSW)的响应研究至今还不是很清楚,尤其在中纬地区以及在高太阳活动条件下.本次研究,利用了位于120°E子午链(30.5°N-42.8°N)上的八个电离层探测仪探测点,包括七个斜测仪探测点和一个位于武汉的垂测仪,观测电离层在SSW期间的变化,同时,利用武汉流星雷达,记录了MLT区85-96km高度上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变化.发现,在2013SSW发生期间,尽管处于高太阳活
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夜晚增强现象称为电离层夜晚增强.电离层夜晚增强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午夜之前和午夜之后.本文主要研究午夜之后电离层增强时间在低纬度地区的纬度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本文通过人工度量低纬度地区多个垂测站点记录的频高图,精确获取电离层参数信息(foF2,hF2,hmF2).分析讨论了2013年9月7-8号,21-22号两天午夜之后foF2增强时间的纬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磁北半球,地磁纬
The migrating terdiurnal tide at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MLT)is sugges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well-known Midnight Temperature/Density Maximum(MTM/MDM)in the upper therm
6.5天行星波是出现在中间层和低热层中的一种重要的行星波,在大气温度、水平风、水汽等大气动力学和化学参数中都能检测到6.5天波信号.当6.5天波增强时,会对这些大气参量的短期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从而间接的影响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的动力系统和光化过程.此外,波的传播过程是波-流相互作用的结果,波的传播会导致大气的能量和动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耦合.因此,研究6.5天波随时间的变化和在空间上的传播特性不仅
近期在挪威 Troms(o)进行的电离层加热实验表明非寻常极化波(X波)能够产生增强等离子谱线;这意味着在X波加热电离层试验中激励了参量不稳定性.本文从理论角度研究了X波激励参量不稳定性的过程以及对实验观测的解释.本文得到了X波激励参量不稳定性的阈值场形式;结合实验条件计算得到了实验条件下X波激励参量不稳定性的阈值场.计算结果表明X波激励参量不稳定性需要加热泵波在平行于地磁场方向上有电场分量并且此
月表石块尺寸—频率分析能够提供着陆区基础的地质背景和表面演化过程,揭示其主要地质作用的特征.预研着陆区的石块分布规律对月球着陆探测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要.一方面,大石块是着陆器着陆、太阳能帆板打开和巡视器路径移动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着陆区的小石块又是月表样品采样的重要来源.因此,只有月表石块的尺寸分布和覆盖面积被更好的研究,着陆器着陆的潜在威胁和采样成功的概率才能够被更精确的量化.在NAC影像中,月
火星水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引领国际火星探测的重要科学主题之一.火星相对于地球不存在板块运动,因而可以更好的保留早期十亿年的水岩相互作用历史,进而推断火星早期是否存在湿润的宜居环境.近十余年来,火星轨道和就位探测发现在诺亚纪和西方纪地壳中广泛存在着次生矿物分布,已发现的水岩作用产物主要包括含水硅酸盐、含水硫酸盐、碳酸盐、氧化物、氯化物、高氯酸盐等(Ehlmann等,2014).这些矿物是火星
稀有气体主要指零族元素He、Ne、Ar、Kr和Xe,这些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仅受物理过程影响,因而具有良好的示踪作用.特别是在陨石学热点研究领域,如前太阳颗粒、太阳系早期历史、行星表面过程、成对陨石确定、陨石宇宙射线暴露年龄及其母体热历史等方面,稀有气体分析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本次工作,利用激光熔融法测定了2014年收集到的我国质量最大的HED族陨石GRV13001稀有气体组分。稀有气体测
在地球上发现的大部分HEDs(Howardites-Eucrites-Diogenites)陨石和少部分中铁陨石具有一致的氧同位素组成,证明它们可能起源于同一颗分异型小行星.基于哈勃太空望远镜和美国"黎明号"轨道探测器的探测数据,与实验室陨石样品分析数据对比,证明4号小行星——灶神星可能是大部分HEDs陨石和少部分中铁陨石的母体.论文以我国31次南极科考中发现的一块重1.3kg的GRV13001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