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动气囊止血带在手术中的安全应用

来源 :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OQIANG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在四肢手术中应用了新式的电脑多功能气囊止血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或避免了输血,为骨科四肢手术的止血提供了一种革新性的科技产品,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资料,首先介绍了用空气止血带时,要首先检查气囊胶管是否漏气,压力表,打气筒是否有效;绑扎驱血带和止血带处一般用石膏衬衬垫在皮肤表面,以免损伤皮肤等术中护理,其次介绍了仪器保养,由于四肢手术一般出血较多,所以敷料浸湿严重,难以保证没有细菌渗透污染术野,使用多功能电动止血带效果良好,部分四肢外伤病人刀口污染严重,术中用了大量消毒液及生理盐水,冲洗后仍保持敷料干燥,术野清晰,利于手术。术中护理完善,病人皮肤完好没有受损。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采用大转子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手术治疗7例股骨头骨折,男5例,女2例,年龄30~54岁,平均41岁.股骨头骨折为PipkinⅠ或者Ⅱ型.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做大转子截骨后,"3"形切开前侧关节囊,将髋关节自前侧脱位.复位骨折并行钛钉固定后,将髋关节复位,4.5mm钢钉固定截骨块.其中1例为股骨头骨折后2月手术,术
会议
目的 将改良Stoppa入路进行再改良(新改良Stoppa入路),探讨采用这种新的手术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经验与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19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23~51岁,平均43岁.19例患者中,10例为骨盆骨折,其中B2型7例,B3型3例;9例为髋臼骨折,其中前柱骨折5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2例,横行骨折1例,T型骨折1例.手术采用
会议
目的:观察小切口(mini open)联合膝关节镜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确诊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关节镜辅助下联合腘窝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治疗骨折,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予伸直位支具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随访指标包括: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一年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
本文介绍了药物的管理、体温的管理等原位肝移植护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是同样的护理,这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的。护理要在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的同时,求精创新。例如重视术前访视,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等。
目的:研究红外辐射加温对全麻患者术中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体温正常,估计手术时间>2小时的胃肠道、胆道患者,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非保温组和保温组,每组50例。室温设定在22-24℃,全部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异丙酚1-1.5mg/kg,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3ug/kg,爱可松0.8mg/kg。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持续吸入异氟醚,间断给予爱可
本文首先介绍了手术量分布图、手术室护士构成等手术分布及加班时数,其次介绍了手术科室与病人需要;手术间相对减少,接台手术增加等弹性工作的应用背景,然后介绍了排班方法,对应用效果做了评估,指出手术室劳动强度大、风险高,需要护理人员随时加班加点;在人员全负荷工作的同时,弹性排班会减少加班时数、次数等。
本文首先介绍了手术病人体位不当、手术护理工作抢救记录不完善等安全隐患,其次介绍了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强护理文件的书写及抢救文书的管理等防范措施,要明确医务人员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本身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要尽最大努力把医疗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控制护理差错尽量避免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