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gical Incision and Approach in Thoracolumbar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Surgery- an Anatomi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bjective: Despite that the general anatomy of the thoracic diaphragm is well described,the specific attachment points of diaphragm concerned with the XLIF approach is yet to be elaborated.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for deciding the surgical approach and skin incision in thoracolumbar 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by delineating the attachment points of diaphragm.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后,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大多数慢性骨髓炎是由于早期对急性骨髓炎检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所致。慢性骨髓炎因病因复杂、病程长、手术失败率和感染复发率高,易并发皮肤缺损、慢性窦道、骨缺损等成为难治之症,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疼痛的影响,了解慢性骨髓炎患
会议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来了解一期经口松解后路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远期疗效,总结其优缺点并分析原因。方法:本研究纳入的13例病人均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中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颅骨牵引,确认脱位不能有效恢复后,行前路咽后壁切开显露寰枢椎,行寰枢椎关节松解手术,经透视确定松解彻底后一期行后路寰枢椎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对13例行该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其症状缓解情况、功能康复情况、影像学复查情况以及
方法本组肩关节复发性前下脱位13例.切口以喙突为起始点,向下作纵切口,长约5cm,切开深筋膜向下钝性分离喙突浅面的三角肌,然后显露喙突及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肌腱,用止血钳沿联合腱间由喙突起向下分离约3cm,于喙突胸小肌腱和联合腱止点分界处环形切开骨膜,将骨膜向喙突基底方向稍作分离,用小骨刀切下带有联合腱的喙突骨块约12mm,外旋肩关节使肩胛下肌紧张,沿肩胛下肌肌腱上缘钝性分离范围内至肩胛下肌中
Background: Biological reconstruction surgery is a tough but alluring option for treating primary malignant musculoskeletal tumors.In this article, we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rimary maligna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治疗17例70岁以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Ⅲ型6例,Ⅳ型11例).术中取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显露肱骨近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进行复位,尽量恢复肱骨头盂肱关节面的完整及肱骨头后倾150°左右,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选择长短适度的锁定钢板放置于肱骨外侧,钢板置于大结节顶点下0.5cm及结节间沟后缘
目的 构建稳定的SD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为SCI新治疗措施提供标准的疾病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采用Hatteras Instruments PCI3000精密打击器建立T10节段的SD大鼠SCI模型.于术后1、3、7、14、28天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采用BBB评分评价双后肢运动功能后进行脊髓组织学检测,观察细胞凋亡率和NF-200的
目的 对于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通常根据骨折块的位置选择前外侧或后外侧入路,显露髋关节并使股骨头脱出髋臼。近年来,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应用于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此外,另一种入路即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SHD)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较新方法。然而,目前尚未见这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疗效及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脐带、脂肪及骨髓三种不同组织来源MSC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从脐带、脂肪和骨髓中分离并培养MSC,分别标记为UC-MSC、AD-MSC、BM-MSC,在显微镜下观察这3种来源的MSC的形态,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MSC的免疫表型、三系分化诱导试验检测MSC的分化能力,定量荧光PCR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 的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经后路C1/C2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9例Anderson-DAlonzo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8-63岁,平均51.7岁.受伤时间<2周6例,4周1例,12周1例,6月1例,临床症状有颈部疼痛不适,旋转及屈伸活动部分受限,3例有上肢轻度感觉障碍或麻木.术前颈椎神经功能JOA评分1
目的:随着胫骨平台骨折三柱理念的兴起,“倒L”入路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可,其入路可清楚地显露后内侧平台,但对于后外侧柱损伤的患者,“倒L”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我们对传统的“倒L”切口进行进一步改良,探讨改良“倒 L” 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