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南星科民族药的组织培养与持续利用

来源 :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从生活和劳动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利用野生植物和与疾病作斗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知识.这些药用植物及与之相关联的传统民间知识,是极其宝贵资源、财富和文化遗产,能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和人类健康的维持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由于有的药用植物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又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有的种类长期靠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容易感染病毒且在个体内逐年积累,致使其品质下降;有的种类由于人类的过度采挖以及对原产地生境的破坏等因素,导致了一些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出新用途的种类就已经濒危、灭绝;有的种类由于资源量的锐减而需从国外进口,以弥补医药原料的不足.随着民族民间传统药用植物的减少,与之相关的传统知识也将流失和消亡,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抢救和保护.采用组织培养方式大量繁殖药用植物的技术,对于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其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培养能在短时间提供大量稳定一致的、不带病毒的种苗,可以广泛应用于民族药的繁殖和GAP种植.本文在收集天南星科民族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其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并将其保存于离体种质资源库.这样,不仅能解决野生药物资源再生困难的问题,还能为深入研究和持续利用它们提供技术上的可能.
其他文献
乳制品是以乳为原料而制成的产品,其营养价值是其他任何食物难以代替的。双歧杆菌酸乳是酸乳菌种中含有双歧杆菌是一种发酵乳制品,它具有营养丰富,适宜的感官特征和良好的风味等特点,双歧杆菌提高了酸奶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乳制品的市场概况,对双歧杆菌乳制品进行了合理的市场定位,找出了双歧杆菌乳制品的市场优势和研发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双歧杆菌产品开发设计方案,对前
应瑞典利乐公司的邀请,由农业部农垦局组织的国家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试点企业考察团一行14人,于2005年8月8~17日,对瑞典、丹麦奶业进行了考察。本文介绍了瑞典的牛奶质量控制体系,浅谈了我国奶业和学生奶源升级计划可以借鉴之处。
药用民族植物学源出于民间传统医药知识,在被现代科学冷落和漠视了百年之后,近年来又在世界各地逐渐兴起,重新唤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民族兽药学(Ethnoveterinary)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认识与利用植物防治动物疫病及其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民族兽药学作为药用民族植物学领域的一个方面,其研究的内容涉及民族兽药文化、兽药植物、药效成分、用药方法、药源保护等.
自植物体细胞胚人工种子(plant synthetic seed)的概念提出后,现已发展到运用多种系统包埋种胚、顶芽、小鳞茎、原球茎等制作人工种子进行快速繁殖.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为兰科杜鹃兰属的野生珍稀药用及观赏植物,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尤以中国的贵州、四川为多。其药材称毛慈姑,对肿瘤(包括癌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Zinn)为菊科植物.红花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我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以新疆、甘肃、四川、河南较多.红花的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常用中药,种子也可入药,有活血解毒之功用.红花种子为瘦果.目前大多省区除以花作药用及提取色素外,对红花籽的利用还不多.四川红花较著名,早在清朝就有记载:据四川简阳《县志》记载:“清乾隆时,卅(
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在历史上曾对各民族的繁育和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依然有80%的人口依赖于传统医药.随着人类社会对传统医药知识和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传统医药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中医药文化更是享誉国内外,一些民族的传统医药文化也逐渐为外界所了解,但由于各民族在人口、历史、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56个民族中,约占人口4%的55个少数民族,居住分布在全国65%的疆土上.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发展历史赋予各民族药物体系以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特征.在上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药中,中药和民族药组成其重要的两大类别.中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药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3 000年的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365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在3 000多年前,《诗经》中也记载了大量植
药食同源,食物的寻找、药物的发现,是一条在不断实践中发现、发明的历史长河.世界各族人民在远古时代生存斗争中,食物、药物更是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各民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习惯有所差异,医药条件也各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美国学者J.W.Harshbeger在1980年提出“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一词,可能是泛指研究各民族利用植物的传统特点和经验的含义.实际上世界各民族都早有自己
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所研究内容是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民族民间有关认识、利用和保护植物的传统知识及其现代价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利用植物方面知识的积累非常丰富而宝贵,许多优秀传统仍然保持至今,是民族植物学最为丰富的源
龙胆科(Gentianaceae)全世界约有80属、700种或87属、1 65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产北温带.我固有22属,约430种,主产于两南高山地区.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除汉族外,还聚居着藏、蒙、回、维、壮、彝等超过20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各民族在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经过长期实践,就地取材,形成了自身的用药经验和特色.龙胆科除了传统中药龙胆和秦艽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