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学碑刻看“东南学宫之首”

来源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二十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c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州文庙近一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共历经大小修缮30余次,文庙在最鼎盛时期面积曾达十万平方.历史上有各类文庙府学碑石500余方.如今保存完好的文庙府学碑刻不足50方,其勒石年代由宋讫清,基本展现了苏州文庙的历史沿革,尤其是对研究苏州古代科举的兴盛,教育的发达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本文就这些现存的文庙府学碑刻,对苏州科举之盛的原因作一介绍和阐述.
其他文献
孔子创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以"礼"、"仁"为核心,以"德"、"礼"为治国之道.通常认为"仁、义、礼、智、信",道德文章就是其全部,"文圣"的熠熠光芒遮掩了孔子在兵学上的思想.其实在孔子的言语间,零散而跳跃式闪烁着许多军事智慧亮点.孔子不提倡战争,主张以"修文德"来制衡,先礼后兵.在"孔丘知礼而无勇"的定论下,隐藏着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化下的"义战、备战、慎战、谋战"
《论语》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论语》的译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了《论语》法译本的出现和发展历程,对《论语》法译本作者及其译作目的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并对《论语》主要法译本的特点进行概括,希望能为在文庙及儒学研究机构工作的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帮助和线索.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从文化与思想的角度来回顾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的巨变,不难发现这一切离不开儒学人文精神的影响.儒学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在当代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社会的发展,其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就儒学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等进行分析,以探讨儒学在今天的当代意义.
《论语》中涉及了如何安邦定国的良策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从儒家的视角来看,仁德是崇高无上的信念,执政者治理好国家需要具备仁德之心.仁是《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谈论的最重要的话题,也是孔子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孝悌是孔子仁道最根本的内容,也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德是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是政权稳定的重要保证.以德治国是儒家学派一贯主张的政治思想.执政者必须以身作则,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
对于儒家学者来说,修身是完善人格的首要和根本选择.《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①无论是天子还是庶人,首先要学会修身,进而就需要思考应如何对待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修身即是做人,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子路问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论语》是研究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可靠史料.从成书时间上看,至少秦汉之前它就已成书并流传于世,但以《论语》命名的时间却要晚很多.从史志目录上看,《论语》作为一个类目首次出现在刘歆的《七略》中.自此以降,各种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家目录,都把《论语》作为一个固定的类目加以著录.《论语》在历代书目中所在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从《论语》在这些书目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其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非汉民族掌握国家政权的朝代,它是儒家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元代儒学特色鲜明,在儒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儒士的积极倡导,宋代理学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和治国指导思想.中原儒家主流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交融共存,政治经济协同发展,使元朝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最为熟悉、最为重视的活动恐怕就是"学习"了.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么样学习,这些问题,也是每个读书人要反复思考的问题.只有把这些活动想清楚了,"学习"活动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率.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对"学习",孔子是极为重视的.在记载他言论的《论语》一书中,《学而》篇居首,可见其意义之重大.据笔者统计,"学"字在《论语》出现有65次
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思想丰富,精神感人,学问渊博,受到当时以及后世人们的尊崇.他能有这样的事迹和地位,与他一生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孔子众多爱学习爱思考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被人们铭记传颂.在中国第一部连环画作品《孔子圣迹图》中就描绘了孔子不同学习阶段的事迹.本文选取《孔子圣迹图》中有关孔子为学的几幅作品,发扬孔子的学习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其对老年人的意义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的老年人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仍有部分老年人依然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他们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应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年人充实晚年生活,虽然是几千年前的文化,但是人的思想哲学及做人的根本是不会变的,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与思考的积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