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教师教育标准评析及启示

来源 :第四届全国化学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STA《科学教师教育标准》是美国高等学校制定的科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已被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所采纳。作为科学教师职前培训计划的评价和认证标准,NSTA《科学教师教育标准》的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研究分析NSTA《科学教师教育标准》对推动我国科学教师研究有重要的启示,如制定恰切的科学教师教育标准、推动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提高我国大学科学教师课程教学水平等方面。
其他文献
针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与设计《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传感实验组块,从仪器的应用、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到仪器的设计与制作三个层次设置实验内容,并创新教学形式,以增强师范生设计教学仪器的意识与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服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础教育越来越多的细节性问题也开始凸显。本文就如何加强我省中学化学教师队伍建设,使化学教师专业素质得到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使区域化学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提高中学化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进行阐述。
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等四个阶段。本文将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作为一个动态成长过程来研究,期待从众多名师尤其是化学名师的成长轨迹中得到一些启示,适合各个阶段发展的教师参考,以期促进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名师,成为专家型教师。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对部分学习网站的使用与研究,初步总结出国内学习网站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设想,为建设优秀使用的学习网站提供参考建议。
Blog作为信息时代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体,具有个性化、平等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和功能,提供了新型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化学成长Blog在化学教师教育中可推进、加强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及教师之间、师生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促进教师教育的更好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可收到了较好的交流、辅助和延伸等效果。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打破“零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思维习惯,实行无缝对接,真正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并以此创设学习情境,对学生构成挑战,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最终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中,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高师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近年来尤其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高师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传统图书馆及其馆藏使用方面的教育,更主要的是针对其专业特点开展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多方面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师范生具有适应信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本文从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角色意识;注重提高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强化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评价设计;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化学教学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改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对未来的中学教师——高师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相呼应,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有效策略使高师生创造性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学习观。本文分析了创新学习观的内涵,阐述了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从培养高师生创新学习观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培养高师生创新学
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如何?为什么新课程将研究性学习放在如此高的位置,而现实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却困难重重?研究性学习的出路在哪?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教研实践及这次北师大学习培训的体会,浅论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既要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又要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