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大黄素通腑对哮喘小鼠肺组织Th2型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C57BU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大黄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IgE含量、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IL-4、IL-5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IL-4、IL-5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黄素通腑对哮喘小鼠肺组织Th2型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C57BU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大黄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IgE含量、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IL-4、IL-5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IL-4、IL-5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改变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BALF中IL-4、IL-5含量,肺组织IL-4、IL-5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地塞米松、大黄素(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后,肺组织炎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IL-4、IL-5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应用大黄活性成分大黄素从肠论治,可明显改善哮喘气道炎症,其机制与减少Th2亚群细胞因子含量有关.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气机升降理论、创新和丰富呼吸系统疑难病证的临床治法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梳理《伤寒论》中有关惊、狂、谵语的条文,简述仲景对该类病症的辨治法则,包括泻热逐瘀,温通心阳,清泻阳明,通腑泄热,和解少阳,针刺泻实等,共计6个方证,7种治法,可为临床辨治该类病症提供参考.
不仁,即麻木不仁,指感觉功能迟钝或丧失.早在《内经》即对不仁有所论述,仲景对不仁虽然没有专篇论述,但已明确提出气虚感邪、风中经络、血瘀、寒邪、久病历节等均会引起机体麻木不仁,并根据不同的病因,提出了一些辨证论治的方药,如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桂枝汤等,对于目前麻木不仁的临床治疗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痞证.在脾胃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临证中用此三方治疗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等病证,疗效显著。
目的:总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主证、兼证、主要舌象脉象.方法: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102例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古今医案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结果:出现频次最高的14个症状中夜寐不佳,眩晕,便秘,口苦症在主要疾病中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性,心烦,胸闷气短,精神失常,咽干,情志过极史,呕恶,急躁易怒,心悸,汗出,纳呆症在主要疾病中的分布有差异.病案中有舌色描述者85例,舌质红者42例,舌质红与其他舌色表现者
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1112则五苓散古今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古今医家运用五苓散方的用药规律:①五苓散方常用剂量为白术10g、茯苓15g、桂枝10g(肉桂3g)、泽泻10g、猪苓10g.②五苓散方常用加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③常用加药按频次高低排序为:甘草、陈皮、车前子、半夏、黄芪、苍术、生姜、茵陈、厚朴、党参、附子、大腹皮.④五苓散方各药剂量比例宜根据病机调整;其变
麻黄以色黄而味麻或花小而黄得名,其开腠理、透毛窍,长于散风寒,又开宣肺气、止咳平喘,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及肺气壅塞喘咳证之要药.其亦宣亦散的功效为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尤以张仲景最为突出.仲景所用麻黄,多以治疗内科疾病为主,后世医家有所发挥,把麻黄宣散的功效运用到外科疾病,取其宣通血脉,祛邪外出之意.黄煌老师称黄肿是使用麻黄的重要客观指征,其实是适用麻黄的体质,即《金匮要略》中所谓湿家.本文对麻黄使用剂
仲景经方是指保存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它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拥有相当多元的名称.其命名方式包括药物、功效、主治,并受到文化渗透、临床拓展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深入解析了它们的命名演变规律,涉及承气类方、四逆类方、真武类方、柴胡类方、麻黄类方、泻心类方等临床常用方剂,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是先决条件;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感悟辨证论治的魅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形成诵读经典的习惯,举行知识竞赛,结合中医基础知识,对重点难点条文诠释等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对于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通过师带徒,病案教学法,拓宽学生临床思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大多数学生好评.
为进一步完善本套教材的建设,在学期末,采用自制的《教材使用反馈意见表》,对该学期使用本套教材的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西医临床和骨伤科合班的61名本科学生进行教材和教学效果的意见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匮要略》课程学习对提高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水平非常重要,本《金匮要略》教材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具有特色,并对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能力较有帮助,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