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实践

来源 :2016年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1583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以车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已陷入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困境,这不仅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提出了解决当今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即绿色交通理念,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逐渐建立起慢行交通系统.但是由于各地区的文化和现状背景的差异,对绿色交通理念的实施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文在对绿色交通理念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解.并借鉴国内外绿色交通规划发展研究的经验,为长沙地区实施绿色交通系统规划提出可行性策略.主要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分区规划、"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发展模式、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新技术、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实践落实;同时以长沙市高铁新城东片区慢行交通规划为实践,将理念和规划思路应用于规划中,在规划层面得以落实,以期对相同或者类似地区的绿色交通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中国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标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是国家重视弱势群体,特别是关爱老年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国老龄人口激增的严峻现实,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对现行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标准的分析与全面梳理,提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标准体系建构框架,从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三个层面进行分类,对需制定、现行、修订中、需修订标准提出相关体系化拟定建议,并基于以上研究
1994年我国提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保障房政策主要经历了:建设提出、体系初步建立、建设缺位、建设回归、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保障房建设调整六个阶段.虽然我国保障房建设力度逐年加强,政策转变的大走向是符合趋势的,甚至在2010以后出现了保障房建设“大跃进”的现象,但却回响平平,不禁让人质疑保障房的大建设对于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的住房保障、分配真的实现了吗?基于此,笔者通过抓取新浪微博2011-2
城乡统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消除城乡差距.过去30年的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地区依托积累的雄厚财力,通过行政强制与财政转移推进的旧式城乡统筹运动,取得一定成效,同时留下诸多弊端.当前,在更广袤的欠发达地区,由于城镇化发展尚处于初级或加速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将长期存在,只有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新理念,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探寻当前城镇化模式下城乡各要素配
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提升至新高度,文章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缺乏生态规划环节、生态建设薄弱的问题,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点,结合汉中市略阳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探讨小城镇生态化发展的规划策略与方法.提出构建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空间格局与打造生态旅游空间,将生态可持续思想融入到规划建设各个层面,以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整体生态格局构建为重点维护城镇生态
随着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中国城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本文将城市设计与生态学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设计.首先阐释了生态学与城市设计的关系,明确了生态城市设计的研究目的、遵循原则以及方法.其次,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总体城市设计的实践,探讨如何将生态学的理念切实有效的贯彻到城市设计中.
本文通过以天津第六田园生态社区为例,通过绿色生态理念的运用,将未来城市居住社区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绿茵铺地、满目青翠、处处鲜花、赏心悦目、满足生态要求,并于建筑相协调,适于开发的有生命的居住区.并与城市机理达成有机的融合,创造出一个融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充满绿色的"绿色生态居住区",使之成为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
本文对城市邻避设施的定义、主要特征进行了界定,从生态理念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城市邻避设施规划建设中遇到了种种困境,阐述了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及城市邻避设施规划建设中应用的主要重点,提出了通过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补偿三大生态措施来破解城市邻避设施建设中的困境.
城市滨水区是展现城市风貌的标志性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带,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空间质量,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高密度的开发,城市滨水空间面临生态失衡、文化缺失等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本文梳理了我国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中面临的若干问题,以滨水区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滨水区空间规划设计的策略进行研究.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探究区域空间格局的生态化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首先分析了重庆大都市区城镇空间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大都市区空间格局的生态化要素组成,即生态要素、空间要素和时间要素,提出从斑廊基多形态、区域城镇街区多尺度、近中远多阶段出发来实现重庆大都市区空间格局生态化的路径;最后依照路径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成熟与深化,城市交通系统也出现了多种模式共同为城市服务的新局面.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实行多模式交通体系的协同工作是未来城市实现社会公平、优化交通结构以及提升整体交通效率的发展趋势之一,其中山地城市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在多模式交通体系的构建上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以及交通模式现有特点,总结现存的交通问题,对山地城市多模式交通体系构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