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民粹主义思潮对我国民族理论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是没有现成国际经验可循的开创性的中国实践。本文将西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发展期(2003~2012年)和加速跨越期(2013至今);并对两个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经济学启示为:西藏外来资本拉动型经济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可或缺;文化旅游业外的其他产业在全国市场竞争中不具优势的局面很难短时间扭转;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工作方面推进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其中“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措施。目前有关“嵌入式社区”或“互嵌式社区”的讨论,大多从社区建设的理解出发,未充分关注这一部署在巩固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强调“互嵌式社
由于历史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仍滞后于非民族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地区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对于民族地区发展而言,中央及地方政府都给予高度关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飞地经济模式在不改变行政体制框架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要素向优势区位转移,这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寻找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以及突破土地资源限制拓展发展空间,同时为民族地区的参与探索出一个解决援助依赖的新模式。
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需要包容性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来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时代内涵,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必由之路。包容性的文化身份认同展现了各民族大团结的文明发展新前景。要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身份认同机制,实现各民族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和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结合和统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我国的未来与希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新形势下,由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国际国内环境等因素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诸多困难。为此,必须牢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通过构建“大思政”教育平台、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等手段,增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
中国民族地域经历了前所未见的大变革,原有的社会约束机制不再适应新的社会格局,法治作为新的社会约束机制,对民族地区团结的贡献将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我们不能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仅理解为只是遵从国家法。今天,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仍需要面对传统的制约,并因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内涵,需要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并通过科学立法、政府对一些民族事务的间接管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上形成以中国各民族为统一的前途和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自知性意识,它的核心内容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种自觉自知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代表集体的认同,能动的表现为理性、合法和支配的建构这种认同,厘清二者的关系和内涵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概念确认。
论文基于田野调查,通过考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务工、生活及适应现状,探讨流动语境下甘肃城市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于社会分层结构、就业结构与居住结构三个层面所呈现的较低程度的互嵌现状,各层面的基本特征与相互联系,及所反映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与族际交往交流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