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血管炎的病机探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性血管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痹证范畴,因其治疗难度大,病程长、取效慢和预后差,故现代中医研究认为类风湿性血管炎虽归属痹证,但不同一般的痹证,后世又称之为"顽痹"和" 痹"予以别之,当发生溃疡、坏疽,则可属于"痈疽","脱疽"的范畴。本文探讨了类风湿性血管炎的病因病机。类风湿性血管炎活动期的控制和缓解,是该病治疗的难点,也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从中医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把握其临床病机特点,并善于结合现代研究的最新成果,认为热毒蕴结、瘀血痹阻型是类风湿性血管炎活动期的常见证型,不但有证可见,而且又有现代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以参照。笔者在辨证治疗中,灵活运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对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取得较好疗效。
其他文献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老年人肢体缺血性疾病,其现有病人约2000万,年递增60万左右。动脉硬化闭塞症是难治性疾病,尤其是常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老年性疾
会议
目的:评价化痰散瘀法对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 ASO)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凝血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该复方中药抗ASO
会议
肢体缺血性坏疽是由于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后肢体缺血所致的坏疽,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动脉栓塞、糖尿病等所引起的坏疽,在临床上是一十分棘手的问
在全球加速经济一体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之际,为加强海内外华人无损检测的紧密联系,携手合作,共创未来,一次以华人为主体,探讨无损检测学科发展、社会定位,同时展示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深刻影响了近代南通,也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甚至让世界为之动容。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从1987年开始至今,已举行过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下肢慢性缺血缺氧、营养障碍、甚至感染溃疡坏疽为主要特征。因其多发于下肢,特别是足趾、足底部、故称
会议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级以下足部缺血性坏疽的疗效。 方法:对13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病例,足部切口一期愈合者
会议
目的:以三种不同方法治疗210例脉管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结果:A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1%、34%;B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56%、27%;C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33%、36%。
本文从临床护理实践中观察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由于体质差异临床表现有特点,护理方面也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护理,这样更能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例如平和质
会议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侵袭四肢远端中小动脉,尤以下肢为主,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严重可截肢致残。在传统医学中属"脱疽"范畴。我院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