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中聚合开始时间对氮化硅陶瓷织构化影响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凝胶注模成型方法在6T的纵向强磁场中制备出素坯,经磁场外无压烧结获得a轴或b轴取向的氮化硅陶瓷,研究了浆料在磁场中的聚合开始时间对氮化硅陶瓷织构度发展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织构化和各向异性线收缩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开始时间从6 min增加到15 min,得到的织构化氮化硅陶瓷的取向因子从0.47增加到0.72,随着时间的继续延长,样品的织构度没有进一步增加.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氮化硅陶瓷的织构度不断增大,样品的各向异性线收缩现象越来越明显.利用凝胶注模工艺在强磁场中制备织构化陶瓷材料,选择合适的凝胶聚合开始时间对于获得高织构度的陶瓷是十分必要.
其他文献
稀土掺杂钇铝石榴石(YAG)透明陶瓷是重要的固体激光器用增益介质材料.无容器凝固-非晶晶化法具有工艺简单,制备条件温和等优点,是极具潜力的YAG透明陶瓷制备新技术,但关于YAG熔体在无容器凝固中的相选择机制认识还不清楚.采用气动悬浮法对不同降温速率条件下钇铝石榴石(YAG)熔体无容器凝固过程中的相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降温速率情况下,YAG熔体发生亚稳凝固,首先析出YAlO3 (YA
多孔莫来石陶瓷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良好的介电性及质轻等优异性能,是良好的高温透波材料.但纯莫来石陶瓷力学性能欠佳,为了改善其力学性能,采用凝胶注模技术与发泡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不同相含量的刚玉-莫来石多孔复相陶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物相含量为莫来石/氧化铝=1/1时,抗弯强度达最大值64.45 MPa,得到的多孔陶瓷材料孔结构均匀、力学性能良好、热性能与电性能优越,有望成为综合性能优于石英陶瓷的
采用高效、便捷的燃烧合成工艺,通过调整多项工艺参数,制备出了高性能Eu2+掺杂的Ca-α-SiAlON体系荧光粉.对原始反应物中燃烧物质的比重进行了步长为1%(质量分数)的精细调控,探索了硅粉原料比例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通过精细调控体系中作为发光中心的Eu2+掺杂量,探究了产物发光性能随铕离子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最终确定了最为适宜的燃烧合成反应参数.通过使用XRD、SEM、等
采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不同ZrO2含量(0%~2.0%,质量分数)的ZnO-Pr6O11-CoO-Cr2O3基压敏陶瓷.这些陶瓷在1300℃下经2h烧结而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掺入的ZrO2在高温下会和Pr6O11反应生成Pr2Zr2O7.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掺入ZrO2后ZnO晶粒的生长受到了抑制.由于ZrO2掺杂,所得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逐渐增大,这可能是因为ZnO晶粒减小之故.随着ZrO2掺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1-x)LiNbO3-xBiAlO3 (x=0,0.01,0.03,0.05,0.07)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BiAlO3对LiNbO3陶瓷的物相结构、显微组织、介电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掺杂量为0.01时,所得陶瓷为纯相钙钛矿结构,当掺杂量超过0.03时出现杂相.所得陶瓷的相对密度均在96%以上,具有较好的致密度.随BiAlO3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略有增大.BiAlO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钴铁氧体(CoFe2O4,CFO),然后通过表面沉积法、溶胶法、水热法分步在CFO颗粒表面包覆Zr4+、Ti4+和pb2+.煅烧后,XRD结果显示存在CFO和锆钛酸铅(PbZr0.5Ti0.5O3,PZT)相,通过SEM和TEM能够观察到核壳结构的CFO@PZT颗粒.经过普通烧结和SPS烧结最终得到具有磁电效应的0-3型磁电复合陶瓷.XRD结果显示PZT的衍射峰峰宽随着水热温度升高
以La2O3和Al2O3为原料采用火焰喷淬合成技术制备Ca2+-Cr3+金属离子掺杂的LaAlO3微球陶瓷粉体.采用XRD、SEM对样品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近红外分光光度计、IR-2型双波段发射率测试仪测定其红外发射率.同时,研究了Ca2+、Cr3+离子掺杂浓度以及高温热处理对LaAlO3微球粉体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火焰喷涂技术能够成功制备出纯相LaAlO3和金属离子掺
在烧结温度和压力为1800℃和20 MPa条件下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不同含量Zr2Al4C5化合物的ZrB2/SiC/Zr2Al4C5复相陶瓷,研究了复相陶瓷的烧结特性、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掺入Zr2Al4C5化合物促进了复相陶瓷的烧结,抑制了ZrB2晶粒的长大.当Zr2Al4C5掺入量为30vol%时,ZrB2/SiC/Zr2Al4C5复相陶瓷韧性值为4.81MPa·m/2,相比于Zr
以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SPS)制备出较为致密的h-BN/YSZ复合陶瓷,通过改变烧结工艺参数控制h-BN在YSZ基体中形成不同程度的取向分布,利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样品的织构,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相符合的微观结构.测量样品从室温到1000℃的热导率,探究其取向程度与热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掺杂了15%h-BN(质量分数)的YSZ陶瓷材料热导率在1000℃下约为4.5~6.0
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动力性能,较长的循环周期而被广泛应用于可充电便携设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及需要稳定电压的大型电子设备之中.这种能量来源在未来的发展中显示出了独有的优势.硅因为具有比碳高十倍的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中.但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硅会发生400%的体积膨胀,导致硅的破裂和流失,造成电池能量损失.描述了一种制备多孔硅结构的方法,通过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