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尔兹半岛典型土壤环境细菌群落变化特征

来源 :2012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h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地区的土壤是在地球上最恶劣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几乎没有大型植物生长,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壤微生物生态可较敏锐地反映整个南极生态系统的变化。同时,南极所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特征,造就了极地微生物特殊的生理特征和适应机制。因此微生物在南极的生态系统及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南极半岛地区土壤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十分敏感。环境条件改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改变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强的反馈作用。目前对南极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却鲜有报道。本文采集了法尔兹半岛典型环境类型:考察站附近、湖泊、海洋动物聚居地、普通苔原、冰盖边缘等地方,通过理化性质、生态指标以及16S rDNA-DGGE分子生物学分析,探讨了整个法尔兹半岛典型土壤环境下细菌群落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生态因子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地磁共轭的两个观测点,北极EISCAT Svalbard雷达和南极中山站各自一个太阳活动周内(ESR 1998-2010年,中山站1995-2006年)观测到的数据,统计分析了NmF2与修正太阳10.7厘米通量指数F107P(F107P=(F 107+F 107A)/2)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北极的NmF2与F107P均呈线性增长关系,其斜率(△NmF2/△F107P)的极大值都出现
会议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new SuperDARN radar at Zhongshan Station has enhanced our knowled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 (southern hemisphere) PMSE.Here we report the first observations of PMSE by Sup
会议
E层占优电离层是指E层的峰值电子密度大于F层的峰值电子密度(NmE>NmF)时的电离层,记为ELDI (E-Layer Dominated Ionosphere)。针对ELDI,本文利用2007-2010四年的COSMIC掩星数据,统计分析了它在南北极区极夜期间(南北半球的冬至日前后30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了极夜期间,电离层ELDI特征明显,其分布与极光椭圆位形基本一致,而且其在夜侧的发生率较
会议
Pi3 waves (1.67-6.7 mHz) are i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as Pc5 waves but have an irregular wave form, are usually thought to be induced by ionospheric current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geomagnetic sub
会议
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通常会导致日侧极光活动增强,例如高纬弧状极光辐射增强、低纬质子沉降闪现以及首先由正午点亮,之后沿着极光卵的晨昏两侧向夜侧扩展的极光沉降粒子增强。某些行星际激波也会导致夜侧扇区极光活动增强,甚至沉降粒子通量的数量级可以与典型亚暴相比拟。本文首次利用我国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连续多年积累的极光观测数据,对行星际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期间地面台站位于夜侧扇区观测的极光的响应进
会议
由于极光自身高度的影响,即使真实弧宽相同,观测到的弧宽在不同天顶角上也存在差异.考虑极光自身高度以及视角的影响,本文对弧宽进行了简单的修正.把这个修正方法应用到2003年北极黄河站观测到的极光弧,计算了17571条日侧极光弧的弧宽.这些弧宽主要分布1到100km,平均值为18.5km,标准偏差为11km.本文认为这相邻时刻,位置相近的极光弧为同一条弧.对于同一条极光弧,它的弧宽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4
会议
本文利用2003-2009年的北极黄河站的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ASI)的高分辨率的地面极光观测数据,结合DMSP卫星沉降粒子观测数据,对磁正午附近的极光强度与粒子沉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磁正午附近的粒子沉降以软粒子沉降为主,630.0nm的极光发光占主导,随着时间向午后推移,427.8nm的极光强度增加,而630.0nm/427.8nm极光强度比有所降低,表明沉降的粒子正逐渐变
紫外极光图像中的极光卵区域是极光粒子以磁极为中心沉降在地球南北极地区形成的椭圆带状区域,它的赤道向边界和极向边界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因此,有效提取紫外极光图像中的极光卵边界对于研究极光粒子沉降规律,进而理解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极光卵分割方法存在噪点大、误分率和漏分率较高等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极光卵分割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亮度自适应水平集的极光卵分割方法,以
Two types of poleward-moving plasma concentration enhancements (PMPCEs) were observed during a sequence of pulsed reconnection events, both in the morning convection cell:i) Type one is associated wit
会议
本文利用产琼胶酶微生物在琼脂平板上形成菌落并在卢戈氏染液作用下形成透明圈的现象,从南极菌种库396株菌中筛选获得59株产琼胶酶菌株,通过对这59株琼胶降解菌进行了16S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得知其中有22株属于Pseudoalteromonas sp;有12株属于Psychrobacter sp.;有9株属于Colwellia sp.;有6株属于Moraxella sp.;有7株属于BAc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