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例腰椎内固定患者术后伤口积液形成原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cs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柱后方入路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钉棒内固定是最有效的内固定方式.但钉棒及横连装置会形成三维立体支架结构.肌肉等软组织则被该结构撑起.在关闭手术切口时,由于内固定器械对软组织的的"架空"作用,内固定器材会在切口深部形成死腔,相信几乎每位医师都被伤口积液困扰过.本研究分析了腰椎内固定术后积液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9-2014.6我科手术治疗的获得有效随访的53例伤口积液形成患者,其中50例为全椎板减压患者,42例固定节段超过1个,女性患者40例.11例再次冲洗缝合,1例发生感染.至少随访2年,每月记录VAS评分,每半年复查X片.对比治愈率、VAS评分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2年后随访显示:在治愈率、VAS评分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方面,两种方法并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1的短期疗效:VAS评分较组2明显高(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长节段固定、女性患者为伤口积液的危险因素,并且半年之内积液患者生活质量较差,间断缝合患者更易发生伤口裂开,连续美容缝合患者更易出现发热.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椎体成形术术后老年人(55~75岁)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老年患者遵医行为,减轻老年患者术后焦虑。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椎体成形术术后老年患者42人进行调查。椎体成形术术后老年患者和家属均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其他功能障碍病史及精神者)共42组,随机分成研究组21组和对照组21组,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及家属做出院宣教,电话回访,互联万咨询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医疗
目的:对骨科规范化术后疼痛管理,创建术后无痛病房进行探讨,以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选择外伤性股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病例130 例,手术后对130例骨科患者提供不同的镇痛案例,实施镇痛措施。其中收住骨病矫形外科无痛病房的患者为实验组65例,收住关节外科普通病房为对照组65例。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和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法(FRS
目的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应用品管圈提高出院病历及时归档率,推进病历质量持续改进。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绞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绞索患者,总结其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病情观察、呼吸功能训练、气管推移训练、手语训练、颅骨牵引、心理护理的方法。
目的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并发症,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骨水泥渗漏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根据渗漏因素分析所产生的高黏度骨水泥安全性和有效性高,但缺乏大样本、高强度的证据研究.本研究拟通过系统评价方法探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实施,进行深入地研究。在此基础下,结合优质护理在结核病、器官移植、急诊科等科室中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探讨如何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方法 本文简要阐述优质护理的定义及内容,对优质护理在医院服务质量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主要是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六个调查指征进行研究:一,优良的服务态度是提供优质护理的保证;二,满足手术患者需求是提供优质护理的根本;三,手术患
目的 分析外侧 L型锁定钢板固定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固定不稳的原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1--2015-06利用L型锁定钢板固定胫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的病例216例,其中AO分型,A1型63例,A2型101例,A3型52例;固定不稳13例,其中A1型占23.1%,A2型占46.1%,A3型占30.8%; A1型中固定不稳4.8%,A2型中固定不稳5.9%,A3型中固定不稳7.7%;
目的:研究GSK3β酶抑制剂对坐骨神经神经卡压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效果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采用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氯化锂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小鼠均做右侧坐骨神经卡压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第1周、2周、3周时间点训练小鼠走步行道实验分析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走长尺独步桥实验获取图像分析足基角(FBA),并在这三个时间点依次取材损伤侧坐骨神经做神经锇酸染色、NFκB-P6
目的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机制,倡导骨质疏松患者及早预防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一些超出椎体负荷安全范围的活动,预防椎体骨折级联的发生。
背景:由于桡神经解剖的位置,肱骨中下段骨折对于损伤桡神经是很常见的,而手术入路与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手术视野的暴露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采取了一个不暴露桡神经的前外侧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保护了桡神经,因此本研究的目的 就是探讨前外侧入路前侧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回顾性地进行病例分析,包括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的肱骨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