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烃凹陷-盆地油气资源之本

来源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XIAOFENG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相继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中国油气地质与勘探科技人员持续开展了多种内容的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综合研究,进而提出了在陆相盆地中,油气田主要分布在生油凹陷附近的认识,即后来的“源控论”,对指导油气勘探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认识,笔者将富烃凹陷定义为:发育规模优质烃源岩的负向构造单元,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为大油气田形成的资源基础腔制或影响着油气田(藏)的形成和相对集中分布。研究表明:页岩气、各类致密岩油等非常规油气,其形成、赋存和分布主要受富烃凹陷控制,其资源规模与富烃凹陷的类型、特征和演化一改造特点密切相关。找这类非常规油气,到富烃凹陷中去。
其他文献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钻探目标评价优选是油气勘探决策常常面临的难题,通常勘探家主要从圈闭的含油气性、圈闭资源规模或效益、钻探战略意义三方面.但如何量化上述指标,解决在同一平台上充分利用上述三个因素实现多个钻探目标的统一排队优选则是技术关键所在.为此笔者提出用圈闭风险后效益和风险后战略价值指标分别实现多个圈闭的评价优选排队和钻探目标优选决策。对于多目的层圈闭和钻探目标评价优选要综合各层的含油气概率和风险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油气藏开发过程中,近地表微渗漏动态性变化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微生物油藏表征技术研究过程中,美国科学家指出,需要用烃类微渗漏的迅速变化来解释在精细微生物调查中所观测到的微生物数量模型.原始的调查研究提示,地壳内气体和流体的运移是受固体潮控制的,控制地壳内微裂隙通道的开启与闭合使快速微渗漏到达地表,似乎是最具逻辑性的机理.本文从地应变固体、微生物地球化学方面阐述了对油气的勘探。勘探
油气在地层空间中时刻保持着流动的趋势,其在地质历史中每一时刻的状态、位置及其变化取决于在作用于其上的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利用逾渗运移模型,模拟分析具有结构性非均质性的输导层中油气运移路径的特征,并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由于钙质胶结隔夹层的规律性分布的东河砂岩输导层为例,分析输导层结构性非均质性对于油气运聚的作用和影响。
近几年,作者开展了大气田形成的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的攻关研究,在5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包括:①三种成因类型天然气(煤成气、原油裂解气和生物气)生成下限向下延仲,进一步拓展了天然气的勘探潜力。②高温高压下砂岩溶蚀速率增大2-3倍,进一步拓展了深层碎屑岩的勘探下限;③建立了盖层的多因素综合定量评价方法(CSI),盖层评价逐步走向定量化;④研究了五类(大面积低渗砂岩、碳酸盐岩礁滩和岩溶、火山岩、超高压、
本文以库车深层碎屑岩、塔北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为例,通过精细包裹体组合分析、油气充注期次与古温压恢复等研究,结合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再现了两种类型深层油气藏形成过程,对比了碎屑岩、碳酸盐岩古流体演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碳酸盐岩储层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校正是准确恢复成藏时捕获温、压条件的基础。研究表明,库车深层主要表现为早期油气充注、晚期天然气充注、超压充注的成藏特征,盐度演化、古压力演化记录了油气充
中国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成藏效应的研究,长期以来大多局限于运用常规油气成藏理论来探讨,而利用水溶气脱溶聚集机理来探讨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效应还很少见.近期,笔者通过对中国中西部环青藏高原的塔里木、四川及柴达木等含油气盆地大型天然气聚集区的深入研究,认为喜山期以来环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天然气大规模聚集区,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同成因机制的水溶气脱溶成藏效应,水溶气脱溶成藏效应对天然气的大规模聚集做出了重要贡献;认
本文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衍射分析等分析技术,对低渗砂岩储层进行了测试分析,总结出了临南洼陷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岩石矿物特征,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造方案,通过在夏463井低渗透油层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试油改造效果。主要思路是根据铁白云石胶结物发育特点及赋存状态,制定溶蚀微晶一显微晶铁白云石,同时返排附着粘土矿物的方案,达到对该井近井带低渗透储层增喉扩孔的效果,提高近井带渗流能力。由于该方案最大限度
针对地震储层学对地震研究更高精度的要求,本文按照地震与地质紧密结合的理念,从地震记录等于反射系数与地震子波的褶积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分别从反射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和地震子波两大基本元素出发,寻求与地质学的储层的结合点和创新点.
首先本文对南海北部的南北卫滩结构与成因进行了解剖。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本文指出,南海北部珠江口东南陆架上发育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都属于构造地形,其下部各对应一个底辟构造。这三个底辟构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深部属于同一个较大的背冲构造。这个背冲构造位于南北卫滩的下方,其上几个突出的底辟,则和本文讨论的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相对应。南卫滩、北卫滩和惠州滩在成因上具有统一的深部背景,从而在平面上构
Petroleum 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 deepwater water environment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with significant discoveries adding to global reserves in recent years.However,in the wake of a 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