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实验技术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地层,岩性复杂,矿物组成成分多样,生油层和储层互层,含油性不受构造控制,油藏大面积连续分布,储层“低孔超低渗”,具有典型的致密油特征.针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岩心特点,室内运用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致密油岩心抽水洗油、碳酸盐类矿物染色、含油岩心有效孔隙度测定、超低渗岩心渗透率测定、超低渗岩心压汞毛管压力测定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完善与建立了适合致密油岩心的系列实验分析方法;同时,建立了致密油岩性、物性、含油性、源岩、脆性、电性及机械性等多参数配套联测技术,为后期首次提出的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七性关系”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通过致密油实验方法的研究,明确了适合致密油岩心的实验分析方法和相关的配套技术,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度和时效性,为定性、定量评价储层提供了可靠依据,加快了研究区的勘探开发进程.
其他文献
目前致密油已成为继页岩气之后又一非常规油气勘探新亮点.但致密油地质理论研究落后于勘探开发实践,制约致密油地质理论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致密油运聚成藏机理研究的滞后,而流体在微米—纳米多尺度孔喉网络体系中的非线性流动机理和规律是致密油运聚成藏研究的关键.超微观空间、神秘的纳米效应和复杂的控制因素是致密油成藏研究面临的三大挑战.建议以纳米科技理念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纳米-CT等尖端技术,针对致密油成藏机理研究
本文结合随钻测井技术服务的现场实际,阐述了胜利钻井院研制使用的随钻伽马、感应电阻率、电磁波电阻率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探讨了倾斜分层非均匀介质条件下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的电磁响应以及测量工具在穿越地层界面时的特征以及水平井条件下利用电阻率曲线准确划分地层界面和进行地质前向预测的方法;针对常规伽马测井本身没有方位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确定层位的问题,介绍了可用于确定储集层边界位置的近钻头方位伽马随钻
为研究火山岩有利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溶蚀和充填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普遍经历了古生代的喷发、凝结、埋藏、成岩、风化淋滤作用、流体作用以及中新生代的叠加改造作用,造成了火山岩储集空间及其分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火山岩有利储层主要受到火山岩岩石性质、岩相类型、蚀变充填作用、裂隙发育程度、风化淋滤作用和埋藏溶解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对下寺湾地区长7致密油藏的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藏富集规律是制约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深入勘探的核心问题,下寺湾地区长7致密油主要类型为连续型致密油藏,深湖相泥岩中发育巨厚的含油浊积岩为主要沉积类型,致密油富集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沉积相及储层等因素的控制.
以吉174井芦草沟组256m全井段岩心密集系统采样为基础,开展了有机碳、热解、氯仿沥青“A”、干酪根元素、镜质体反射率、镜检、色谱、色谱质谱等详尽的地球化学分析,为全面精细研究芦草沟组烃源岩特征及致密油成因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该区致密油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鄂西渝东地区下侏罗统陆相地层为滨浅湖到半深湖的一个沉积环境,发育一套暗色页岩沉积,其烃源岩厚度稳定,演化程度达成熟阶段.对于具有特殊地质特征的陆相页岩气藏,如何来利用地震预测技术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为此,本文通过对鄂西渝东区陆相页岩气储层的分析,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通过岩石物理分析以及正演模型技术来建立页岩气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地震相和地震属性提取分析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川中地区的偏西南部位,发育下寒武统邛竹寺组海相泥质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黄龙组和洗象池组等储集层.烃源岩为高-过成熟腐泥型有机质,天然气干燥系数都很高,几乎不含重烃气,甲烷碳同位素很重,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气藏含水饱和度较高,储集层中的水矿化度和变质系数较高,是典型的原生水. 位于古隆起上的威远气田,受喜山运动的影响,构造高点由资阳迁移至目前威远气田的位置。从资阳到
本文以四川盆地东部JN地区侏罗系东岳庙段陆相页岩气研究为例,探讨了页岩气有机碳含量(TOC)预测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机碳含量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和方法.在有机物特征和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论证了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条件,确定了运用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页岩气有机碳含量预测研究.通过有机碳含量曲线构建、地震精细解释、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较好地预
在低孔、低渗富有机质页岩中,当其发育有足够的天然裂缝或岩石内的微裂缝和纳米级孔隙及裂缝,或经压裂改造后能产生大量裂缝系统时,页岩完全可以成为有效的天然气储层或储集体.天然裂缝系统发育程度不仅直接影响页岩气藏的开采效益,而且还决定着页岩气藏品质和产量高低.本次研究对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进行分类表征及分布预测,对尽快实现渝东南地区页岩气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构造沉积演
陆相生油气理论是我国油气地质的重要特色,虽然目前北美工业性开发的页岩气均在海相沉积地层中,但我国陆相页岩气、页岩油资源潜力正随着勘探实践的深入被逐步揭示.为了初步了解我国陆相页岩气、页岩油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在理清我国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和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页岩气、页岩油异同点比较,对比分析了我国已获陆相页岩气、页岩油发现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地化参数,初步研究总结我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