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竭运动后大鼠海马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2012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u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一次性力竭运动模型,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海马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性中枢疲劳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神经生物学依据.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力竭运动组(E组).E组大鼠进行负重游泳运动至力竭.根据取材时间的不同将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分为力竭运动即刻组(E1组)、力竭运动后12小时组(E2组)、力竭运动后24小时组(E3组)、力竭运动后48小时组(E4组).各组分别在游泳后不同时段取大鼠海马组织固定,24小时后包埋,作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用Nikon & Spot计算机图像自动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测bFGF及FGFR1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bF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海马中bFGF阳性表达强度在E1组较C组有非常显著升高,E2组有非常显著性下降,E3组有非常显著性上升,E4有非常显著性下降.2)FGFR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海马中FGFR1阳性表达强度在E1组较C组有非常显著升高,之后各组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结论:1)一次性力竭运动能够引起大鼠海马bFGF在神经元损伤阶段的高表达,提示bFGF可能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消除有关.2)一次性力竭运动能够引起大鼠海马FGFR1在神经元损伤阶段的高表达,并且在恢复阶段末期下降,证实了FGFR1可能辅助bFGF参与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3)一次性力竭运动后bFGF与FGFR1大体上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FGFR1有促进bFGF表达的功能.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目的 探讨基因干扰对缺血性脑水肿组织的AQP4表达影响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干扰组,每组再分0.25、0.5、1、2、4及6h组,每组各6只,共108只.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0-缺血组)、注射无意义短发夹(short hairpin)RNA-AQP4脂质体(shRNA-AQP4+MCA0-对照组)及干扰剂(siRN
会议
目的:观察全身垂直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全骨髓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PPARγ和P-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36只,体重260±12g,自由饮水及进食,标准啮齿类动物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振动3个组.手术前,各组大鼠均禁食12 ~18h,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ml/kg)麻醉,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振动组大鼠从背部切除双侧
目的:建立模拟失重模型——后肢悬吊,以期研究后肢悬吊引起骨骼肌萎缩现象的发生及其分子机理;同时建立耐力训练模型,探讨运动引起MyoD、myogenin、MEF2mRNA的变化在抗肌萎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8只,平均体重为134.02g,随机分为对照组(C,n=7)、跑台组(E,n=7)、失重组(CU,n=7)和跑台失重组(EU,n=7).跑台组前3天在跑步机上先进行适应性训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的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体重和主动脉硫化氢(H2S)、胱硫醚-γ-裂解酶(CSE)、内皮素(ET-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含量的影响,探讨硫化氢(H2S)在运动降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Wistar大鼠8只(体重180 ~ 220g),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选用SHR大鼠24只(体重180 ~ 220g),随机分为SC组、ST60组和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及膝关节运动损伤关节囊积液患者,在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血清中表达蛋白质的分析,寻找差异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质谱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分析所鉴定蛋白质在膝关节运动损伤中的作用,筛选具有临床标志意义的关键蛋白质,从而研究膝关节运动损伤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相关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5名膝关节运动损伤关节囊积液患者(4名男性和1名女性,平均年龄38.6±7.5,BMI 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和/或IL-6基因沉默对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影响,并研究此过程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形成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在此过程中利用RNA干扰技术导致IL-6基因沉默和/或有氧运动干预.检测禁食血糖、禁食胰岛素和葡萄糖输注率,以确定胰岛素抵抗是否发生.检测血清IL-6浓度、骨骼肌、肝脏与脂肪组织中的IL-6mRNA水平和磷酸化IRS-1与PI-3K的蛋白含量.结果:与SRN组相比,
目的:研究ACE基因及AT1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高山病(AMS)的发生及其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关系.方法:Phase 1:模拟海拔4800m低氧环境中,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于低氧舱(模拟海拔4800m,气压1014hPa~1021hPa)暴露6h.进舱后休息30min,然后进行30min的运动测试:卧式功率车上仰卧休息5min后,以恒定负荷(80w,60rPm)蹬车20min,恢复5min.运动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