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心与画境之感通——以杜甫、李商隐题画松诗之主体象喻为论证核心

来源 :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是诗,画是画,但中国诗与画素称「姊妹艺术」,原因乃在两者虽以不同之艺术表现媒介而各有专擅,然其欲藉创作而表现作者之艺术精神则互有共通之处。 本文拟透过杜甫、李商隐题画松诗之主体象喻为例证,以管窥「诗心与画境之感通」,旨在说明诗人以诗论画、题画、咏画,而在诗中呈现诗人以画为真、神游画境而达到物我合一之审美移情经验,并于其中体现诗人与画境遇合感通之审美主体象喻,乃促成绘画由要求形似而神似,进而追求「写意」,以致绘画趋向诗化,是使诗画关系由艺术精神感通,进而助成诗画艺术形式产生融合之可能的重要历程。因此,本文一方面以解析杜甫、李商隐题画松诗、及其与松相关之诗歌的审美意识及主体象喻为主要论逋,另一方面则意在阐述此一题画诗体式对诗画交流所起之关键性作用。并旁证沈德潜所谓「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指的即是杜甫开此一「以画为真并移情画境」之题画诗体式,而李商隐题画松诗无不在其影响之列。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高晓声晚期的小说,以、及为代表,在跟第二期作品的比较下,论述它们在叙事形式与意识的差异与转向。 本文指出,高晓声晚期的小说,整体上,不同于第二期的现实
土木工程在建筑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完善,通过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施工技术,在
市政工程是政府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有关服务性的基础建设.当前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和管理有政府主导,其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全心
综观晚清以来编纂「中国文学史」者,除了忽略「中国文学」本身的整体性外,在书写上亦缺乏属于中国文学传统本身既有「文学史观」,做为观察中国文学发展脉络的通则性依据;因此
会议
档案是电力建设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体现电力单位成长与发展历程,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电力建设档案管理是电力局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机关效益产生重
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譬喻(metaphor),蕴合了人对世界的认知概念,实为文化思维的显现。由此Lakoff《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之理论主轴出发,探讨其譬喻的定义、分类与限制。其譬喻
随着方志谱牒之受到重视,「族规」也渐渐为人注意,研究论文在数量上也逐渐增加,只是近年来研究对象大都以一朝代之家训为主,鲜少提及单一类别,如「族规」的论文;本文有意针对
如何保障德行与福报一致,并解决现实世界中德福不一的困境,是伦理学中的重要课题。中国对德福关系的探讨虽不像西方有明确而悠久的讨论传统,但做为社会的基础伦理概念,先秦诸
在实际的交通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工程施工技术不仅是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更是提升整个交通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尤其在当前我国对于交通工程需求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不
作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配电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10kV配电室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线路安装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为了确保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