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分辨率技术在开发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2010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分辨率技术是开发地震资料识别薄储层、微幅构造、小断层等小尺度地质体的关键技术。针对开发地震资料对勘探分辨率的要求,研究了以保护和提高资料高频成分信噪比为基础的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通过在胜利探区永新和滨一二工区开发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成果剖面的弱反射层次清楚,微幅构造成像清晰,地质信息丰富,勘探目的层的主频由原来的20Hz~23Hz 提高到46~50Hz,有利于地震联合反演和岩性解释,为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寻找隐蔽岩性油气藏提供了保障。
其他文献
多分量勘探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常规纵波勘探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针对多分量资料进行AVO 分析和PP/PS 联合反演是实用、有效的油气识别手段,并可实现对储层的定量分析和预测。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的二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和叠后的综合AVO 分析,并同时利用PP 和PS 数据进行联合反演,得到了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流体因子等参数,分析及反演结果与钻测井资料完全吻合,证明了AVO 技术和多分量勘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北斜坡第四系生物气区是中国最大的生物气区,第四系地层为欠压实弱成岩的疏松砂泥岩薄互层。在以2D 地震为主的三湖北斜坡地区预测岩性气藏,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及叠前AVO 反演预测含气异常分布的难度很大。本文集成地质、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多学科资料,以地震资料为核心,以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约束条件,通过变差函数分析、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开展岩石物理三维随机建模,获得对含气异常比
转换波地震勘探是当前地震勘探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对转换波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方位旋转方法、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转换波各向异性四参数速度分析方法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将这些转换波处理方法与技术应用于苏里格地区实际地震资料,取得的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神经网络初至拾取方法中,地震波特征属性的选择对于初至拾取的精度和效率至关重要。在对地震波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提取了更能表征地震波初至的五种特征属性。这些属性是来源于地震波的振幅、频率、能量、相关性等基本特征,但更能反映地震初至信息;利用交会分析技术,对这五种特征属性进行组合,这些复合属性比单一的属性对地震波刻画更显著,易于识别地震波初至,且稳定性好;利用这些复合属性,对四川ZB 探区的地震资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采用常规的各向同性偏移成像方法不仅可能导致成像位置误差,还会影响地震成像的质量、时深转换的精度、AVO 分析等。本文以塔里木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重点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证明,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提高了偏移速度和
当面对大量的地震属性时,怎样才能选择出可靠性更高的属性来提高地震储层预测的精度,是地震多属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地震多属性优化,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算法,有的需要井参数,有的不需要井参数,让人难以取舍。本文从地震多属性间内在的相容性与冗余性,独立性与非相关性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地震多属性优化的数学算法描述,从而为优化算法的选择提供了统一的比较基础。在此基础上,将突出独立性的KL 变换优
针对M油田整体上为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特点,浅层A油组为多期侧向迁移叠加形成的浊积水道,横向变化快的沉积规律,从已钻井岩石物理分析入手,应用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综合已钻井的AVO模型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油藏沉积类型,对该区油组的储层发育情况进行了精细的刻画,可为油田后期的油藏、地质建模方面提供可靠的地层、岩性格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低勘探程度领域(深层、深水和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是该领域早期烃源岩评价的核心问题。霸县凹陷洼槽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探井资料较少,而常规的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评价烃源岩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井资料的基础上,在该区域难以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低勘探程度区域早期烃源岩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层序地层格架及体系域分析法识别烃源岩发育段;二是地震相分析确
随着东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所面对的勘探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需要寻找的油气储集体越来越小,对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近地表波场延拓吸收补偿技术、基于独立元分析的子波压缩技术与改进的频谱比法品质因子求取补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很好的解决了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问题。
本文认为在地震沉积学研究中,地层格架的建立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且只有将地层格架建立在“沉积体系”级别的“最小地层单元”上,进行沉积相研究才有可能得到对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充分运用地震资料和地球物理评价技术,对沉积体系内部的岩性研究及其空间展布形态分析评价,不仅能指导储层精细研究,且在岩性勘探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