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排式通風系統在長隧道設計與防災之應用

来源 :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yyive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近十年来欧洲长隧道灾难事件,除考虑公路之行车安全外,如何有效地将发生事故之烟热迅速排除是极其重要之议题。通风排烟系统在长大隧道之应用已有百年历史,惟交通量逐年增加,一但发生重大灾害即造成连锁效应,如1999年法义边境白朗峰(MontBlanc)隧道,及2001年瑞士圣格达(Saint-Gothard)隧道,连续发生火灾时及伤亡,此两座隧道均为阿尔卑斯山脉(Alps)公路系统通往欧联各地之交通枢纽,其规模均属长大隧道之列。该两座隧道之共同点,为隧道通风方式采用全横流式通风系统,其在发生火灾时之操控时机及整段全区采均压排气方式未妥,因而造成甚大的灾情。虽然发生火灾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其所产生的浓烟及炙热,足以危害到人员逃生路径及消防人员的救灾工作,因此设计通风系统时,应选择一最佳通风方式,使浓烟很快地藉上方管道抽除,并藉由通风机房之通风设备排出隧道。
其他文献
水盘高速公路线路穿越区地形地貌复杂,尤其是长大隧道,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部分隧道存在高瓦斯,致使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均比较大,成为该线路的主要控制工程。根据本工程
根据台湾近年来山岳隧道工程经验显示,高山地区隧道工程因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除易遭遇大量涌水造成施工受困外,亦常因施工造成邻近区域地下水流失而引发影响邻近地下水文环境
一般地下工程开挖视需要须配置许多抽水井降低地下水以利施工,若各抽水井间距离不大时,则各抽水井抽水之降水面将相互影响後呈现相当复杂形状,即所谓群井效应。群井效应与各井间
研究目的:通过某岩溶隧道几种物探技术在探测范围、探测尺度、描述几何形态与规模的方式等探测性能分析,认识各种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探测性能、优势与不足,探索提高探测
由于大台北地区铁路地下化并非一次同时完工,而系配合需求,不断延长铁路地下化隧道长度,采分期施工,第四期南港专案北隧道工程于2008年9月正式营运通车。因各期施工启用时空背景
火灾常为当今社会之重大公安事件,火灾的救援具有高度的困难性与危险性,尤其在地下封闭区间将使救援工作及人员逃生更形困难。列车在地下铁路系统的火灾,使用三维计算流体之软体
目前铁路并未全面完成电气化,隧道内尚有部分柴油列车行驶,废气直接排放在隧道内,平时隧道内采自然通风并藉由列车行驶产生活塞效应进行换气进行稀释,停车温度或废气污染浓度过高
台北市於二十年前完成市中心铁路地下化工程,并以地下化之新建台北车站大楼取代一九四 年代所改建之第三代台北车站;如今第四代台北车站大楼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都市磁吸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3标段国权路站~同济大学站区间工程为背景,对下立交底板监测的方法进行了论述。盾构近距离在先期施工的公路下立交隧道下方,沿下立交的纵向长距离推进。
未来公路隧道设计不再仅是单一的长公路隧道,而是逐渐趋向由长短不一之隧道及桥梁相接而成之隧道群。隧道群安全性之维持比单一长公路隧道来得困难,其引发之灾害情境亦相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