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视同步筛查在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

来源 :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先天性听力损失及眼病在NICU的发病情况及可能引发先天性听力损失和眼病的高危因素,探讨NICU听力和眼病同步筛查的模式。 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及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进行听力初筛,对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接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的诊断及听力学评估;同时在进行听力筛查后用对光刺激反应,外眼检查,瞳孔区红光反射检查及眼底检查,对患儿进行眼病筛查。 结果:NICU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率为1.21%,眼病的发病率为1.84%。 结论:NICU的新生儿是听力损失和眼病的高危人群,应重视对他们早期筛查,并予跟踪及随访;视力筛查的目的都是为了发现视力下降和影响视力发育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为聋儿进行助听器选配对验配师的技术选配机型,测试设备的要求都是较高的因此对助听效果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就聋儿助听效果的评估方法进行简述。
目的:分析中国17省市部分NSHI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序列,为绘制中国NSHI人群GJB2基因的突变图谱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安徽省、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聋哑学校1190例NSHI患者及301例正常对照的血样,进行GJB2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检测GJB2基因的序列改变,对GJB2基因的序列改变进行统计。结
目的:分析听障儿童/g/和/k/构音异常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54例1岁半~9岁听障儿童/g/和/k/构音模式的统计分析,从产生/g/和/k/所需的口部运动、发音部位、发音方式等角度详细分析了造成/g/和/k/构音异常的原因,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系统、详细、有效、容易掌握的治疗策略、 结果:从听觉识别、口部运动、构音运动训练、构音重读治疗以及构音语音训练四个层次对/g/
目的:探索核心韵母共振峰(绝对共振峰)随着年龄增长的发展规律以及性别的差异;为共鸣障碍的研究奠定基础。被试随机选择193名正常儿童,其中男童100名,女童93名,按年龄分成四个组(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每一名被试均接受/a/、/i/、/u/的跟读录音。方法:采用D1200数字录音机进行标准录音,并将声音文件导入实时言语矫治仪提取共振峰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核心韵母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内蒙古赤峰市特教学校非综合征耳聋先证者的常见分子病因,本文着重进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突变分析。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赤峰市特教学校非综合征耳聋先证者134名,对照组为中国北方听力正常者100名.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SLC26A4基因编码区20个外显子测序,对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先证者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发现内耳影像学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
目的:探讨在大范围内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的可行性,以及对筛查出的听力障碍新生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2月上海市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情况,包括筛查人数、初筛率、初筛和复筛阳性率、确诊人数以及听力障碍程度的分布.筛查技术采用筛查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目的:计算健听人在不同本底噪声环境中的听阈值,通过与在标准测听环境中的结果相比较,确定非标准测听环境中听阈的修正值,探讨听力残疾抽样调查中最低环境本底噪声级的控制值。方法:在不同的本底噪声环境中,采用纯音测试和声场测试的方法,对50人、100耳分别进行测听.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底噪声分别为45dBA、50dBA、55dBA的测听环境中,健听者的纯音测试听阈值分别为15 dBHL、20 dBHL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为有再生育要求的耳聋家庭明确分子致病机制,并行产前诊断鉴别胎儿的基因型,为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指导与干预.方法:共有8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8个家庭均有一个子女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7个家庭(家庭1-7)父母均听力正常,1个家庭(家庭8)妻子为听力正常个体、丈夫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个体。母亲均怀孕(6-28周)。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GJB2、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分析夫妻同为聋人的耳聋家庭的分子致病机制,为耳聋夫妇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方法:共有3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3对夫妇均为重度到极重度耳聋患者.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GJB2、SLC26A4(PDS)基因分析和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结果:家庭1,丈夫未携带GJB2、SLC26A4基因和mtDNA A1555G突变,妻子为SLC26
目的:计算0-6岁儿童在安静房间测听的最小听觉反应值,探讨在非标准测听室进行儿童听力筛查不同年龄组的筛查阳性标准、 方法:采用行为测听和耳声发射相结合的方法测听.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安静房间,测试前被试者对耳声发射均通过的前提下,其听觉行为结果为:1、2、4 k Hz最小听觉反应值0-3个月≤85 dB SPL;4-6个月≤60 dB SPL、7-12月≤55 dB SPL;1岁组、2岁组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