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MRI形态学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一届全国乳腺影像学术会议暨中华放射学杂志第四届乳腺影像诊断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直径大于等于0. 5cm的实性淋巴结作为MRI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其灵敏度为77.14%,特异度为80.33%,阳性预测值为69.23%,阴性预测值为85.96%e本组中直径大于等于1.Ocm的腋窝淋巴结病理证实均为转移淋巴结。故本研究认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在MRI上表现为类圆形实性软组织结节,大小不等,直径大于等于1.0cm者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更高,但对直径小于1.Ocm的实性小淋巴结亦应引起注意,诊断需慎重,不能仅凭形态学大小进行判断,结合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其他文献
磁共振检查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动态增强MRI更具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传统的乳腺动态增强方法多为单侧乳腺矢状面或双侧轴位检查,不能同时行双侧乳腺矢状面动态增强检查。本文通过优化乳腺扫描序列,探讨Vibrant软件双侧乳腺矢状面动态增强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优势,以提高乳腺癌MRI征象认识。
乳腺错构瘤一直被认为是很少见的乳腺瘤样病变,并非真性肿瘤,其临床诊断极易误诊。自1971年Arrigoni首先报告以来,国内报告发病率已由0.12%越升为4.60%。本院统计2003年元月至2006年12月间1200例乳腺良性肿瘤中,乳腺错构瘤占22例,发病率为1.83%。国内文献多为临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影像诊断学方面的报告较少。本文将有完整资料的22例乳腺错构瘤报告重点就X线表现、分型及病理改
乳腺X线摄影显示的乳腺密度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乳腺密度的增高,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大。由于不同人种存在着乳腺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差异以及乳腺癌发病率的差异,有关我国女性乳腺密度随年龄的变化与乳腺癌发病率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对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在该院就诊患者的数字化乳腺X线影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我国女性可疑高危人群不同年龄段乳腺密度的变化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评估我国女性绝经前后各年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及女性健康。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尽管目前超声、CT、NRI技术已被逐渐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但是,乳腺摄像技术因其方便易行、经济、图像清晰等优势,仍然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手段。国内外报道诊断准确性可达60%~90%。是目前诊断乳腺癌疾病特别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本文收集经X线检查,手术及
本文首先分析了乳腺潜钙化的机理,又阐述了乳腺潜钙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然后论述了腺体组织内钙化和腺体组织外钙化的表现形态、机理和特点。
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8例隆乳术后女性患者,年龄20~65岁,8例16个乳房为手术放置硅胶囊袋假体,10例20个8例中15例有临床不适包括周期性月经前乳房胀痛或不规则阵发性隐痛,乳房内外可触及包块14例,其中注射式隆乳术者全触及包块并11例有疼痛,假体手感发硬2例,皮肤红肿1例。现将检查过程回顾分析,并讨论了隆乳术后植入物和乳腺腺体的CT表现。
f—MSCT灌注是一种新的定量分析肿瘤血管生成并能获得肿瘤局部灌注图像的新技术。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在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是极其重要的。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病理学检测可以确定乳腺癌的诊断,但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检测结果具有滞后性。影像学检查可在治疗前对乳腺癌进行准确的诊断与评估以完成分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关于肿瘤的CT灌注与MVD相关性研究的已有报导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为女性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常以无痛性乳头溢液(血性或浆液性)和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目前乳管镜结合钩针较好地解决了伴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诊断及定位问题,但另有一部分患者肿瘤部位扩张的导管封闭形成囊腔,不伴有溢液,是诊断和处理的难点。本文总结了该科超声引导麦默通旋切诊治的7例囊实性乳腺肿块病例,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对IP的诊治价值。
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种类繁多、表现相似、分类复杂,有时诊断困难。1991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通过决议,认同磁共振成像可以作为乳腺X线成像技术的辅助手段应用于临床。自此,MRI作为一种崭新的乳腺疾病检查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以推广应用。而且,随着这种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MRI检查则因其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而渐在乳腺疾病的检出和诊断领域中迅速地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过度表达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关。因此,EGFR是目前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常用靶点。随着EGFR靶向性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无创检测EGFR在肿瘤内的表达及分布对于治疗前病人的选择、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及预后的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近红外荧光(NIRF,波长650~900nm)成像一种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无创的光学分子成像方法,采用NI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