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生物应用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CM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作为药物载体或生物传感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我们通过共价键层层组装作用将血红蛋白和葡萄糖氧化酶包裹在MSN粒子表面,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葡萄糖敏感性,还具有自发荧光的性质。与细胞相互作用,该粒子可以选择性聚集在细胞表面或嵌入细胞膜并表现出低的细胞毒性。这些特点可使这种材料在生物检测和细胞标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以二氧化硅SBA-15为模板,采用纳米浇注法[1]制得了介孔Sn-Cu复合物,由Cu6Sn5(活性相)、Cu3Sn(非活性相)、和Sn组成.产物的BET比表面积高达197.8 m2 g-1,孔体积为0.517 cm3 g-1.
会议
通过控制沉淀剂的缓慢释放,实现了对5V尖晶石正极材前体的形貌控制。对于所制备的碳酸盐前体,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实前体颗粒形貌的可控调节,使其由单一的微米立方块向微米球过渡。
燃料电池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性能调控通过改变其组成、形状(晶面)、尺寸以及载体等。在纳米粒子合成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粒子尺寸,通常还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占据了大量表面活性位,因此在纳米粒子合成后,往往需要一系列非常繁琐的洗涤、热处理等,以除去表面活性剂。
首先利用“牺牲空间法”合成胆固醇分子印迹甲壳质基聚合物(MIP)[1],考虑到该聚合物不具备导电性,因此在合成聚合物的过程中引入适量碳纳米管(MWCNTs)。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作以碳陶瓷材料为载体[2],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识别元素的碳陶瓷电极(CCE/MIP)。
本文以四氧化三铁(Fe3O4)为基础,通过形貌设计、包埋基体选择制备了倍率、循环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Fe3O4-C 负极材料。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形貌、包埋基体对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阳极氧化在纯钛表面合成Ti/TiO2纳米管阵列,在Ti/TiO2纳米管阵列中沉积MnO2,通过XRD测定样品的物相构成,通过SEM测定样品的微观形貌。分别以纯钛、Ti/TiO2纳米管阵列以及Ti/TiO2-MnO2复合纳米管阵列为电极,活性碳-乙炔黑为另一电极组成不对称超级电容器,通过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测定其电化学性能。
作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硅材料的研究倍受关注。但硅材料本身导电性差,在嵌脱锂过程中体积变化大,且难以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膜,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1]。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和动力学优势为设计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以生物质植酸为新颖且环境友好的磷源,结合水热和高温碳包覆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纳微米结构的LiFePO4/C复合微球,同时还深入研究了该纳微结构的形成机理和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的电化学性能。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效率在过去的十余年间获得很大的提高,目前已经达到8%,为其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通过在聚合物太阳电池活性层-电极(阳极和阴极)界面引入带有极性基团的共轭聚合物薄层或者电介质层(厚度约为5-10nm),利用共轭聚合物薄层在界面上形成和器件的内建电场方向一致的电偶极矩及电介质层能够有效阻挡载流子反向输运的特性,开展了探索同步增强聚合物太阳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