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与传承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形式与意境相结合的造园理念在新时代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但是,面临西方现代园林的冲击,古典园林由于历史的局限,无法在适应现代的中国社会的需求.同时,在学术界,也出现了许多狭隘的对古典园林全盘否定的声音.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优劣不平衡,真正对古典园林有系统的理解的设计师太少.古典园林与现代中国景观的融合面临着困境.文章简述了古典园林的价值,以及面临的困境,并通过案例来说明古典园林与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如何更好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文人雅士及工匠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在空间设计方面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文化。对于现在一些对传统文化进行片面批判的声音,应该及时通过学术研究的完善来击败这些不正确的理论,在此之上,将真正的传统造园理论通过教育传下来。并且对传承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继承,挖掘和整理中国古典园林当中存在的理念和手法,实现古今融汇,中西贯通,为我所用。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创新才有生命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长久的。只有将现代景观设计赋予民族文化、中国特色才能实现中国景观设计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才是中国景观设计不断发展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以南京某小区居住建筑单体为例,建立模型.选取6种不同传热系数的玻璃:普通6mm单玻、普通中空玻璃(9mm)、6mmLow-E+9+6(高透型)、don真空+镀low-e膜玻璃、6mmLow-E+9+6(低透型)、6mmLow-E+9(Argon)+6,用DeST软件模拟南京地区普通住宅建筑的能耗,分析Low-E玻璃在南京地区的节能适用性.
以南京地区冬季的室外综合温度为计算条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空心混凝土砌块、EPS外保温、复合相变混凝土砌块应用于南向外墙时对空调房间和非空调房间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空调房间和非空调房间,相变石膏板内置时的利用效果均优于外置;对于空调房间,EPS外保温和内置相变温度为19℃的相变石膏板的复合相变混凝土砌块下的内壁面热流波幅分别较空心混凝土砌块减小73%、43%,而房间总散热量
热湿分段处理空调系统会因高、低温表冷器排数比设置不合理而不能充分发挥节能潜力,为研究系统在不同排数比设置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建立了空气热湿分段处理性能预测模型,并构建冷水机组热湿分段处理实验平台,对三种高、低温表冷器排数比设置(2∶2、1∶3、3∶1)下系统在变高温冷冻水供水温度时的性能进行了模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表冷器总换热量、节能率及除湿量等系统性能参数模拟值与实验值偏差在14%以内,能较好
本文以高新产业园区为例,分析项目特点,从总体规划的角度考虑能源系统配置技术体系策略.采用区域供冷的方式,使得能耗灵活调配,从而减少设备投资和用房占地,优化能源利用率和系统输配效率,节省投资运行费用.
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了毛细管辐射供冷系统的一些特性,结合置换通风系统的特点,对比传统对流式空调系统的特点.通过实验模拟的方式对于在相同实验工况下,毛细管顶板辐射与置换通风耦合系统和传统对流式空调系统进行对比,并对这两种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细管顶板辐射与置换通风耦合系统的速度场,温度场,PMV值均高于传统对流式空调,因此耦合系统的舒适性更好.
闭式冷却塔在电力、冶金、化工、食品和建筑空调等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对闭式冷却塔进行传热传质理论研究及优化设计对提升效率有很大意义的.利用CFD软件FLUENT对闭式冷却塔盘管在标准工况下的工作情况做了数值仿真分析,探究盘管在标准工况下流场和温度场的特性.闭式冷却塔运行中的节能是关注的重点,对多工况及有干斑的盘管完成仿真及分析.基于fluent的闭式冷却塔传热过程仿真与分析,对换热盘管内流体的动力学和
现代空调工程更为突出的问题在于: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如何;现场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图纸的二次深化设计水平如何;各个参建单位的施工配合是否到位等.冷却塔作为一个重要的屋面大型设备,与业主、暖通施工、土建施工、水电施工、BA设计施工单位息息相关,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矛盾问题不少,运行管理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也不少,每个环节都需要把控,否则就容易出状况.本文就冷却塔设计选型;土建配合;补水时盈亏水及节能、节
运用原风景式设计手法,对望鱼古镇中现有元素从五个构成要素进行挖掘,提取出原风景模式,实现场地的功能性、景观性、生态性、社会性、精神性,从而对古镇进行有机的保护与更新。此规划设计不仅针对于古镇现有场地的修复与设计,更将放眼于望鱼镇未来几十年内的发展。原风景设计手法将最大化且合理化地保留古镇原有的肌理,并带动其沿山势地形向北的有机生长,使得该村镇免于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中,从衰落的危机中获得新的生机。
追溯绿道的源头有助于准确把握绿道概念及规划建设重点,本文重温历史上经典的绿道,提出绿道概念其重要意义是将现实中一些分散的生态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最大限度地优化生态系统,建立优美的可持续的自然环境.绿道工程应在区域层面进行资源考察的基础上,提供一条将城市里一颗颗绿色珍珠串联起来的线绳,使其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绿道建设不应是大兴土木的工程、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政府部门规划选线、用地改造的强制性扶持,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中国本土文化发展的根基.本文从场所精神的体验机制出发,通过对场所精神基本要素的在秦淮河历史风光带表现方式的解读,探讨秦淮河风光带的空间营造方式,增强游客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场所精神的感受,从而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场所精神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指导.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能够建立民族自信,发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