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洞室围岩变形稳定控制技术

来源 :西南地区第一次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应力区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破坏较为普遍,部分极高地应力区的地下工程围岩变形量值较大或松弛深度较深,同时还伴随有洞室围岩的时效变形,这些均给工程的支护设计、安全施工、正常运行、安全评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对高地应力区洞室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的分析,在统计既有工程支护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数值分析成果,提出了洞室围岩的支护强度和支护深度要求.针对极高地应力区围岩的时效变形,提出了适应围岩变形的锚墩结构和锚索分区分级锁定技术.同时还结合数值分析成果,探讨了高地应力区围岩的支护时机要求.研究成果对高地应力区围岩的开挖支护设计和施工组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贵广高铁全长857公里,跨黔、桂、粤三省区,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铁路沿线受西南及华南地区气候湿润、地下水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岩溶极其发育,是世界首条穿越喀斯特范围最长、岩溶地质情况最复杂的高速铁路.铁路穿越可溶岩地段长达219km,其中贵阳至贺州段共有岩溶隧道75座,隧道长度88.5km.丰富的溶岩分布造就了大美奇观,却也给建设运营带来了难题,贵广铁路于2014年底开通运营,运营期间雨季
针对输电线路铁塔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在线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辅助支撑、数据处理分析与决策支持等模块构成,并分析了各个模块的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以及主要功能,并结合应用实例对其进行说明.该系统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节约人力物力,易于维护,经济适用,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目的:在岩土工程设计中,锚固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支挡工程设施,锚固桩本身的质量对岩土工程安全影响较大.以某顺层深路堑工点大规模断桩病害为例,如何充分考虑影响锚固桩质量的各种因素并通过设计核查、取芯验证、破桩检查、检查施工及监理记录等方法最终确定断桩原因进而提出整治方案,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结论:(1)较完整的基岩将深孔爆破的巨大能量冲击传导至锚固桩上,导致大规模断桩;(2)较完整基岩中桩前
针对油沙河水库左岸坝肩覆盖层滑坡,分析该滑坡形成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滑动模式.通过刚体极限平衡法,确定了滑坡的底滑面及滑动模式,并进行了稳定性研究.考虑到施工条件的限制,采用挡墙+预应力锚索的支护体系,并进行支护设计.监测结果证明在后续强降雨条件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工程治理措施可靠有效.上述分析和治理方法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前段金奎地隧洞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地层软硬相间分布,地下水丰富、补给面广,在开挖至里程9+593m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涌水突泥塌方事故.本文以该塌方处理为例,对处理方案及思路进行了总结,在直接对塌方段实施处理施工困难、进展缓慢、影响工期的情况下,采取了局部调整隧洞轴线,绕过塌方段的方案,也是地下洞室塌方处理的另一种思路,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地质超前预报、
以既有沪昆铁路小哨车站岩溶地基高路堤下沉病害注浆加固工程为背景,针对既有线高填方路堤下沉及岩溶病害的整治,分析了高填方路堤下沉的原因及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采用“边探边灌,探灌结合”的原则对路基岩溶整治后,通过高密度电发对注浆前后注浆效果进行检查,以及从岩溶整治后的铁路运营情况分析表明,本次注浆质量较好,岩溶病害整治达到了预期.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研究了厂房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共振复核以及厂房结构在机组动荷载和流道内脉动水压力下的动力响应,并根据振动控制标准对振动响应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猴子岩地下厂房结构设计合理,抗振性能良好.
本文利用FLAC3D软件初步分析了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洞室的响应特点,主要研究了不同围岩介质、不同埋深和地应力、入射方向等条件下地震对地下洞室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围岩介质对洞室有较大的影响,坚硬介质洞室响应小于软介质.同时地下洞室响应随埋深、地应力侧压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地应力侧压系数λ<1时的洞室响应大于λ>1时的情况.洞室位移响应随入射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埋深
水库蓄水后由于库周自然条件的改变,库周滑坡灾害频发,危害较大.通过调查和收集已蓄水运行的水库滑坡典型工程实例,提出了滑坡影响区界定原则.根据影响对象的不同,水库滑坡影响区进一步界定为滑坡影响处理区和滑坡影响待观区.对不稳定水库滑坡影响区界定时,若界线附近存在敏感对象,应考虑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通过水库滑坡影响区界定,对今后大型、巨型水库水库影响区预测评价和界定工作极具现实指导意义,以确保水库大坝运
传统的隧道监控量测是采用全站仪、收敛计等监测节点变形,但是这种方法效率低、缺点多.随着科技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对隧道进行非接触扫描测量,一次扫描就可得到隧道准确的三维矢量模型,并可获取任意断面整体变形图,为利用断面整体变形评价围岩稳定性的方法提供了途径.本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隧道断面面积,对应用断面面积变化判定围岩稳定性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监控量测评价围岩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