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铁路(郑州-三门峡段)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来源 :全国第五次地质灾害防治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陇海铁路是我国东西重要铁路干线.郑州至三门峡段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铁路运行安全.为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障铁路大动脉的安全运行,在对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划分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有重点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结果表明,沿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共查明地质灾害132处,其中崩塌56处,滑坡8处,不稳定斜坡(潜在崩塌、滑坡)68处.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陇海铁路(郑州--三门峡段)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将全段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段、地质灾害中易发段、地质灾害低易发段和地质灾害不易发段四种类型,并针对崩塌、滑坡灾害提出了工程防治、生物防治、监测等防治措施与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温室效应日趋明显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无序与频繁,为地质灾害提供了良好的萌发温床.几年来,地质灾害对人类的肆虐尤为明显、日益猖撅,已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地威胁与破坏,对社会安定稳定构成极大的影响,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障碍.成熟推行一套行之有效又适合我国基层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和乡镇级政府)的防治管理方法,已迫在眉睫.但是,目前我们没有完整的现行模式可依和
三河尖煤矿位于江苏徐州沛县龙固镇境内,始建于1979年12月15日,1988年8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井田东西长7-15 km,南北宽3.5-6 km,面积约49km2.三河尖煤矿为-700m单水平开采,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7、9煤和太原组17、21煤.以F2断层将井田分为东西两翼,现开采的21102工作面位于西翼采区.21102工作面位于太原组西一、西二采区,该工作面为三河尖煤
本文针对灾害地质体中非连续性变形运动特征与预测防治等问题,对地质灾害体的数值模拟与预测应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分析了小范围的链子崖危岩体及大范围的伽师强震群地区,得出了一系列的形变位移场、应力场变化结果,证明了已实施的链子崖防治工程的有效性,揭示了伽师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显示了地质灾害发生与地质构造的直接联系.这一系列模拟结果充分说明了DDA方法在地质灾害预测应用中的
本文以霍州矿务局辛置煤矿2204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分析老采空区覆岩破坏的结构类型、覆岩失稳"活化"的机理以及老采空区砌体梁结构的失稳形式及其稳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动破坏后老采空区及其上覆地层的岩体结构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这种次生岩体结构对老采空区的"活化"有重要影响,其存在形式将决定老采空区"活化"的基本特点.通过对老采空区砌体梁结构进行的力学分析,得出滑落失稳主要取决于关键块和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往往来势凶猛,危害大,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安全.考虑到岩土参数的随机性和变异性的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能有效给出边坡的破坏程度、风险水平,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在滑坡勘察过程中,现场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滑带土特征,准确地确定滑带位置,对滑坡特征、形成机制研究以及稳定性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荆树滑坡是一个滑覆型堆积层老滑坡,高阶地的部分层位参与滑动,滑带位于第四系地层中,由于这种特性,滑带土的现场识别较困难,识别的过程显得复杂化.本文简略介绍了黄荆树滑坡滑带土的现场识别过程和方法.首先,根据地质测绘确认了老滑坡的存在性;其次,调整搜索滑带思路,走出误区,运
随着能源大量开发,石油、天然汽等不可再资源的开发,能源将越来越紧张,未来战争也将是能源之战.水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我国南方多为山地地貌,河流具深切割特点,加之为热带、亚热带的季风多雨气候,河流多咆哮奔腾,水力资源丰富.作为水力资源开发的大坝能对河流起着防洪与发电的双重功能,"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也日益增多.然而,随着水库建设蓄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库岸稳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库区域沿
矿井突水是煤矿中数量上仅次于瓦斯和顶板灾害的一类重要地质灾害.矿井突水具有突发性、规模大和危害严重等特点,矿井防治水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煤炭资源开采中,深部粘性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阻水作用.文献[1]给出了具体的生产事例,而文献通过实验及数值模拟探讨了煤层底板泥岩的阻水性能,提出底板泥岩阻水性与应力状态的联系,均为深部粘土的阻水防突作用研究提供了借鉴依据.但总体上,松散层下粘性土阻水防突
实时监测(Real-Time Monitor,RTM)系指通过各种监测、采集、传输、发布技术,让目标层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掌握有关灾害体的变形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而做出决策的多种技术的集合.本文主要就实时监测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
康家咀滑坡位于开县县城北约5km的东河左岸边,是在一古滑坡泥石流堆积体前缘又形成新的土体牵引式滑坡.在坡体中出现了大量的拉裂缝,目前坡体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本文以地质分析为基础,根据坡体结构及形态特征详细分析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演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