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应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探讨

来源 :2016年第九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循环过程分析,指出在系统中添加纳米颗粒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实验研究了氨水-纳米流体的高温稳定性及炭黑纳米颗粒的加入对氨水溶液降膜发生过程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氨水-纳米流体经高温处理后,其相对吸光度均小于1,高温处理后的部分纳米颗粒发生团聚现象;炭黑纳米颗粒的加入使得氨水溶液降膜发生量增大,强化了氨水溶液的降膜发生过程;且氨水溶液降膜发生时,炭黑纳米颗粒会随氨汽的蒸发而迁移。
其他文献
以液氮为冷源,研制了一套基于千分测微器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简易测量装置,能够测量80 K至353K温区各类固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重复性高于99.3%,不确定度小于3.34%.通过对T1紫铜、6060铝、304不锈钢、尼龙、G10环氧树脂等典型材料测量膨胀系数数据与文献数据比较,发现两者最大相对测量偏差小于6.0%,80 K~353 K的平均值偏差约为3.1%.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切换为冷水机组运行时设定采用地源热泵进水温度与当地湿球温度的差值设定来控制冷水机组系统的开启时刻,冷水机组系统切换至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则考虑设定切换时间和切换湿球温差两种不同控制策略,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计算对比,从系统能耗、钻孔壁温度和系统初投资综合考虑,发现在冷水机组系统切换时间控制策略下,冷机开启湿球温差设定为2 ℃、冷机运行小时数设定为3 h是最优的控制策略;在冷水机组系统切换
针对纺织厂工业车间空调系统能耗大、空气含尘浓度高、换气次数多等特点,开发一种新型蒸发冷却式节能净化空调。采用新型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作为其预冷段,利用高效的新一代带有增压腔的靶式撞击流喷嘴的流体动力式喷水室对空气降温加湿。
建立了以纳米流体为工质且带槽式聚光器的太阳能直接吸收式集热器的数值模型,模拟和讨论了其在聚光工况下的集热特性并与传统间接吸收式集热器对比。获得它们集热管内部的温度分布和集热效率,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集热器中管内温度分布更均匀;当且仅当入口温度低于一定值时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式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比间接吸收式集热器更高。
本文提出蒸发冷却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将其原理进行介绍,对系统新风温湿度要求进行分析,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的气候特征,对蒸发冷却新风机组的适用性进行介绍,得出西藏、西宁、乌鲁木齐、兰州、贵阳和呼和浩特可使用蒸发冷却新风机组的形式。
本文就国内外几种相关复合式空调所出现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式空调,主要介绍了该新型空调试验样机的设计方案,阐述了机组的风量平衡和热平衡,并简要介绍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以期对类似试验样机的加工生产及后续的试验测试等提供一些参考。
湿度调节是影响舒适条件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冷凝除湿等方式相比,溶液除湿更具节能优势。但在溶液除湿过程中,溶液各参数对除湿量的影响不是独立而是相关的,这就增加了系统的控制难度。本文基于响应曲面的实验方法,对系统除湿量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实验分析。
对西安市某大学拟建图书馆室内热湿环控冷热源进行了分析计算,结合手算、负荷计算软件和DeST全年能耗软件得到冷热负荷分别为3608kW,3841kW.根据当地能源条件,结合经济性分析,选定三台1210kW常规冷水机组和两台2.8MW常压间接式燃气热水锅炉(5年)+市政供热(15年)为最优冷热源方案.建筑末端空调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及特点,采用吊顶式空调机组、带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以及全新风机组相结合
在前人有关强化传质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基础上,提出氨水纳米流体中纳米粒子的布朗运动导致了扩散传质的强化;结合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推导出了氨水纳米流体的氨扩散系数计算式。
水焓值法制冷量源能够应用于制冷量的量值传递,提供数值可测、可控的制冷量量值。首先提出了水焓值法制冷量源原理,并在该原理基础上设计和研制了制冷量源装置的物理结构。然后在空气焓值法实验室中对制冷量源进行了实验测量,由风机功率转化实验结果可知风机消耗功率完全转化为空气焓值的增加,并可通过焓差室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