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VSD技术治疗全足皮肤套状撕脱伤的临床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t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VSD技术治疗全足皮肤套状撕脱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对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6-58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车祸8例,机器绞伤5例,挤压撕脱伤5例。
其他文献
目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并发骨水泥渗漏临床观察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138例(共177椎体)我院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数据资料,术前CT观察伤椎是否有终板破坏,术后CT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并按椎体外骨水泥渗漏的解剖位置分6型,分别为无渗漏型、椎旁渗漏型、椎间盘渗漏型、椎管渗漏型、椎弓根渗漏型,混
[目的]探讨Spotlight管状微创工作通道下的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我院23例行Spotlight微创通道下的单节段MIS-TLIF手术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术
目的:该研究为探索丙戊酸钠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效果与机制。方法:首先,体外分离并获得稳定传代的BMSCs,分为三个组别:对照组,丙戊酸钠处理组,丙戊酸钠与AMD3100(SDF-1/CXCR4的特异性阻断剂)处理组,利用Western-blot和RT-PCR测定不同组别BMSCs的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量。
目的:通过数字化文献评价云端系统,基于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西医结合辨病分型,筛选相关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分析,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及科研决策提供可靠证据。方法:数据库中西医辨病分型信息整理;采用数字化分类和内容分析法;结合领域内专家进行研究。
目的:微小RNA作为一个基因表达与控制的中心,广泛的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坏死等过程,与多种心脏、肝脏疾病密切相关,但是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项目拟探索介导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肌肉萎缩的微小RNA,并探索其是否为多种肌萎缩发生的共同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肌萎缩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为临床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肌肉萎缩的分子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急性脊髓损伤(Acutespinalcordinjury,ASCI)因其高发生率、高致残率、低康复率,迄今为止对其有效的治疗、康复仍是世界医学难题。目前缺少对脊髓损伤分子病理学机制的深入认识。另外,P2Y型嘌呤能受体激动剂被认为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建上具有较大潜力。本实验首先验证了小鼠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通过使用P2Y受体激动剂2-甲硫二磷酸三钠盐(2-MesADP),评价其在行为学、组织学
目的比较TESSYS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收治伴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78例,其中43例选择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35例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采用γ射线辐照交联及热处理的最佳条件。方法 将传统医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并热处理后,制备成髋关节内衬,进行摩擦磨损测试,并进行理化性能评估,依据测试结果筛选出最佳辐照交联改性方案。并按照优选的技术方案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加工成髋关节内衬和膝关节垫片进行摩擦磨损测试并进行相关理化性质的测定。
简述Ilizarov技术的发展史,从生物学原理阐述张力-应力法则,引发哲学思考。缓慢的生长需日积月累的鼓励和配合。临床治疗中配合使用骨延长成长日记,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它记录着成长的脚步,坚定患者的决心,医-护-患一体,汇聚大爱。
目的 探讨WagnerSL股骨假体治疗复杂髋部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采用WagnerSL股骨假体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失败2例,假体周围骨折8例,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4例(肺癌骨转移1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骨巨细胞瘤2例)。男34例,女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Jensen-Evans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均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