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引流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两种不同处理关节腔引流管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64例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患骨关节炎的需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夹闭组(n=32)与持续引流组(n=32)。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1.5TMR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63例,其中,前列腺癌(PCa)23例,前列腺增生(BPH)4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PCa、BPH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比率常数(Ke
利用多排螺旋CT(MSCT)对后循环脑缺血症状患者进行头颅平扫,多平面显示后循环颅内段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的硬化斑块,测量硬化斑块CT值,判断硬化斑块组成成份;将硬化斑块进行分度(轻、轻中、中或重度)。对椎基动脉内较大斑块或硬化斑块的中、重度患者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观察椎基动脉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轻、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指导临床正确制定防治措施和评估预后。
目的 通过低扫描剂量及低对比剂剂量技术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显示并评价心肌桥的物理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桥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1例患者先后进行低剂量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将两者结果进行Kappa检验和配对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 近年来随着患者数量的不断增长,科室人员流动性较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需制定一套全面,完善,科学的操作流程,以便各类使用人员能够迅速的掌握PACS系统的操作要点,本文即说明在各个操作环节中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方法 针对本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特点,从登记、扫描、报告书写、报告发放四个方面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环节容易出现错误的关键节点上进行详细说明。而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方法和护理注意 事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伤后3天内入院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男120例,女83例,平均年龄36.5岁(17~81岁)入院时间均在受伤后3天内,平均 26h(2 h~68h),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 度四肢瘫痪,按照Frankel分级:A级95例,B级28例,C级20例,D级40例.脊髓损伤水平:C23例,C3
目的:摩托车轮辐伤经常导致儿童跟腱区和足跟部的复杂软组织缺损。探讨应用远端蒂腓动脉穿支加强筋膜皮瓣联合其他修复措施一期修复皮肤及其他软组织(包括跟腱,其他临近肌腱,胫后动脉及胫神经等)缺损的临床经验,并评价一期重建的效果。
目的 利用DWI及3D-ASL技术评估缺血性卒中大鼠的缺血半暗带,测量缺血半暗带与梗死核心区的CBF及ADC临界值,评价ADC与CBF在评估梗死核心区及半暗带区的诊断效能.方法 将25只SD大鼠利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后,于造模后90min及再灌注后2h进行3D-ASL、DWI等序列扫描,以24h后T2WI显示的高信号作为最终梗死范围.通过测量闭塞后ADC图显示异常信号范围与再灌注
[目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需要取出内置物才能控制感染。本文主要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治疗疗效,对影响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内固定移除的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在早期预防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和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骨科部小腿和前臂闭合性骨折术后的患者随机抽取各80例,共16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均未采取任何术后监测骨筋膜室压力措施,实验组均采用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肢端血氧饱和度(SpO2),必要时采
目的:研究颅底Willis的结构,分析其与脑供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评价与临床颈性眩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颈性眩晕的患者,男68例,女132例;年龄36~78岁,平均56岁。病程1~32个月,平均1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