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维黄杨星D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研究

来源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环维黄杨星D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体内过程.采用HPLC-MS(TOF) 法建立了生物样品(血浆、组织器官、尿液、胆汁、粪便等)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大鼠生物样本(血浆、十一个组织匀浆、尿液、粪便匀浆、胆汁)中加入内标多奈哌齐后碱化,以液-液萃取法提取样品后,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以电喷雾(ESI)作为接口技术,选择环维黄杨星D的准分子离子([M+H]+,m/z403)和内标多奈哌齐的准分子离子([M+H]+,m/z380)作为测定离子,测定大鼠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的浓度.优化的色谱条件:Lichrosper CN柱为色谱柱,甲醇-醋酸盐缓冲液(80∶20)为流动相,CVB-D与内标物分离完全,峰形对称,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样品测定.环维黄杨星D血浆浓度0.5~200n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组织浓度1~400ng·ml-1线性关系良好;尿液、粪便、胆汁浓度1~400ng·ml-1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率均高于80%.该测定方法具有灵敏、专一和快速的优点,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选用216只Sprague-Dawley大鼠灌胃(ig)环维黄杨星D,三个给药剂量5、10、20 mg·kg-1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其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T1/2Ka1.22±0.34h, T1/2α2.02±0.28h, T1/2β19.59±0.90h,Tmax为2.56h±0.62h,AUC分别为341.94、766.12、1836.53ng·h·mL-1.对大鼠体内十一个脏器与组织(心、肝、脾、肺、肾、胃、小肠、脑、肌肉、脂肪、睾丸)5个时间点(2、6、10、12、24h),进行了组织器官的分布研究.环维黄杨星D分布广泛,除脑、睾丸、脂肪中浓度较低外,大部分组织中均有较大分布.其中在肝脏内分布量最大,其次为脾脏、肾脏和心脏.在肝脏中发现多个代谢产物,表明该药物可通过肝脏代谢.脑组织中能测到原型药物,说明环维黄杨星D能透过血脑屏障,向脑组织内分布. 大鼠ig 给药环维黄杨星D 10 mg·kg-1后,不同的时间收集的尿液、粪便、胆汁中均能检测出环维黄杨星D.以粪便中的排泄量较大,72h内粪便中原形药累计排泄量为36%;尿液中 72h原形药累计排泄量为0.66%;.胆汁中24h原形药累计排泄量占给药量的0.21%.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化合物α-(2,4-二氯苯基)-咪唑-1-乙醇(简称本米)对中毒性肝炎的保肝作用.方法:选用健康小鼠为对象,中毒性肝炎造模化合物分别为四氯化碳、扑热息痛、硫代乙酰胺和可卡因四种模型.给药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前给药即预先灌胃或腹腔注射给予本米四天,每天一次,最后一次给药后30分钟给予肝炎造模化合物.另一种为后给药即给予肝炎造模化合物30分钟后一次给药本米.动物在给予肝炎造模化合物24小时后,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实验性代谢综合症的影响.方法:10%果糖水喂养Wistar大鼠6周后,检测血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然后腹腔注射葛根素高剂量(100mg/kg)和低剂量(50mg/kg),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血压、口服葡萄糖耐量、葡萄糖输注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
目的:建立皱瘤海鞘抗乙肝病毒有效部位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方法:以从皱瘤海鞘中提取分离得到有效单体成分为基础,利用HPLC技术对皱瘤海鞘抗乙肝有效部位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研究.结果: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方式,从皱瘤海鞘有效部位的HPLC谱中可以检出10个色谱峰,各个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较稳定,相对偏差小于3%.计算7份供试品的主要峰总面积以及各峰与平均总面积的相对偏差,用于反映有效部位在不同样本中的绝对含量
目的 建立β-榄香烯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测定的HPLC法. 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 (4.6 mm ×20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柱分离脂质体中游离药物. 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β-榄香烯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β-榄香烯浓度
目的:建立可整体定性、多指标定量的抗感冒新药YL-200的分析方法.方法:运用HPLC-DAD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水,梯度洗脱YL-200中有效组分香豆素类成分,建立其特征指纹图谱;运用UV法和HPLC法分别对总香豆素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建立了含有38个共有指纹峰的香豆素类成分特征指纹图谱,其主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组织中的浓度,血浆样品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其它生物样品用液-液萃取法.采用 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灯盏乙素在血浆和组织匀浆中线性范围分别为10~1280 ng·mL-1(R2 >0.99)和40~1280 ng·g-1 (R2>0.99),最低检测限
背景与目的 近年许多研究表明,十字花科蔬菜可以减少患一些癌症的危险是因为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异硫氰酸盐类抗癌物质. 莱菔硫烷是迄今从蔬菜中发现的最强的抗癌成分.本研究旨在探讨莱菔硫烷对人肺腺癌细胞的体内外的抑制作用. 方法 乙酸乙酯萃取法制备莱菔硫烷,集落形成抑制试验用以检测莱菔硫烷对A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检测莱菔硫烷对A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A2细胞裸小鼠异种移植瘤用来研究莱菔硫烷
目的:建立复方苦参洗剂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和薄膜过滤法等方法,对各试验菌株作回收率试验,以验证所建立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实验证明采用薄膜过滤法对复方苦参洗剂进行细菌总数和控制菌的检查,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对其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检查.结论:建立了适用于复方苦参洗剂微生物限度检验的方法,各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能达到不低于70%.
目的:分析本院2001年~2005年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通过DDDS和日均费用以及各种分类DDDS和金额进行分析.结果:粉针剂用药金额占主导,2005年临床应用主要是含他唑巴坦的药物.头孢菌素类占多数,且每年有所上升.结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占重要地位,它是解决细菌对这类药物耐药性的关键.
目的:测定芒果叶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选择离子检测(SIM)方法,测定芒果叶中九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九种有机氯类农药定量测定的线性关系在0.01ng-0.1ng的范围内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6.75%-101.84%,相对标准偏差(RSD%)<3.73%.结论:所测定的10个不同品种及不同产地的芒果叶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小于2×10-7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