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螺旋磁场驱动金属液流动的研究

来源 :第三届全国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凝固过程中,非接触液体金属流动控制非常重要.本工作研究了永磁体螺旋磁场作旋转运动,驱动金属液所产生的三维流动行为,采用超声波测速仪对金属液的流速进行了定量测量分析通过周期性改变螺旋磁场的旋转方向,完全实现了频域模式变化的螺旋磁场研究了不同模式参数下,金属液在圆柱形容器内周向和轴向流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其他文献
双层单分散泡沫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多孔泡沫材料,在材料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应用前景巨大.构成双层单分散泡沫结构的基本单元分为两种,一种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蜂窝结构单元,另一种是1964年发现的Tóth结构单元.有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泡沫液相分数,可以实现这两种结构之间的可逆转变.受此启发,本文以磁流体泡沫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最小化原理,采用单对亥姆霍兹线圈提供的均匀磁场,对双层泡沫结
高磁化强度的CoFe合金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开发.采用能够低成本、大面积制备薄膜的化学溶液沉积方法(CSD),并在不同强度的强磁场下制备了Co70Fe30薄膜,通过对薄膜的微结构、磁性能系统研究,观察到强磁场下制备的Co70Fe30薄膜呈现较小的晶粒尺寸,较高的致密性和较大的饱和磁化强度.薄膜中缺陷的降低导致了磁性能显著增.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强磁场下其它合金薄膜制备与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Tb0.27Dy0.73Fe1.95合金室温下饱和磁致伸缩系数高、机电耦合系数高、能量输出大、响应速度快,是一种重要的磁功能材料.本工作将梯度强磁场作用于TbQ27Dy0.73Fe1.95合金的凝固过程,通过磁化力、洛仑兹力和磁力矩的耦合控制作用,实现对对Tb0.27Dy0.73Fe1.95合金凝固组织和性能的有效调控.在有、无均恒强磁场作用下,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饱和磁化强度和(Tb,Dy)Fe
BiFeO3(BFO)在室温下同时拥有磁性和铁电性,在多功能器件中的应用价值巨大.但其G-型反铁磁本性与Bi元素的易挥发性导致难以制备出同时拥有高剩余磁化强度与低电阻率的高质量样品.本工作开展了强磁场下Bi1-xLaxFeO3多铁材料退火实验.发现磁场退火将导致Bi1-xLaxFeO3陶瓷样品晶粒尺寸减小,材料的磁性矫顽场有所提高.同时,磁场退火还抑制了材料的漏电行为,铁电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与不加
本文采用可视化的物理实验模型来研究磁控电渣重熔过程中熔滴形成和滴落行为.通过可视化模型和高速摄像机的运用对有或无外加横向稳恒磁场情况下自耗电极末端熔滴演变行为进行清晰地观察和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施加了0.7T的横向稳恒磁场后,自耗电极的重熔速度将有所提高,熔滴颈部将变得更长,同时会产生熔滴颈部破裂为多颗细小熔滴的现象.可视化研究的结果表明磁控电渣重熔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渣金接触面积,即提高
电磁成形是一种高应变率成形方法,具有提高材料成形极限、减小金属回弹、非接触式施力等优点,但其过程受到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使得分析其成形机理和过程变得十分困难.本工作针对一种最基本的电磁成形过程——电磁胀环实验,利用电磁感应定律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经济、限制少的测位移方法,为高速变形行为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基于电磁感应定律的电磁探针PCB板测位移法对于电磁胀环实验具有可行性,是一种可靠、经济、简单
非平衡快速凝固过程已经成为凝固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磁场下的非平衡凝固系统研究了Co-Sn近共晶合金在强磁场下的非平衡凝固行为.Co76Sn24合金熔体在宽温度范围(大过热-大过冷度)均表现为明显的顺磁性。磁场性质显著影响过冷熔体的形核和再辉温度。强磁场下的非平衡凝固表明,强磁场显著影响初生相的析出温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加,初生相的临界消失过冷度逐渐增加,从无磁
目前铝电解槽技术朝着大型化发展,随着电流密度增大,磁场对铝电解槽的影响越来越强烈,电磁场分布直接影响铝电解槽内磁流体流动的稳定性及电流效率.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建立300kA铝电解槽电-磁-流场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采用磁动力流体模型(MHD)计算电磁场,VOF方法追踪电解质-铝液界面波动情况,离散相模型(DPM)计算铝电解槽内气泡运动情况,分别考察了电磁力与气泡对槽内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泡
设计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通过保护渣电磁特性测量装置测定了高频电磁场作用下保护渣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Arrhenius方程和最小二乘原理计算相应的黏流活化能,研究了保护渣中碱度、Na2O、MgO、CaF2及BaO的成分变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为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中保护渣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0kHz高频电磁场下,随着碱度的升高、Na20、Mg0、CaF2及BaO含量的升高,均
Al-Cu二元合金可以通过热处理或时效形成铜团簇或沉积提升其硬度和强度,优良性能的Al-Cu合金在多领域应用获得青睐.本项工作开展了电磁感应加热Al-3.3%Cu二元合金,并形成高温度梯度,研究了电磁感应加热Al-3.3%Cu二元合金高温度梯度下不同部位组织与维氏硬度的演变,并着重分析了组织变化伴随铜团簇或沉积对合金硬度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的温度梯度变化影响Al-3.3%Cu二元合金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