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遗传多态性初步分析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g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验通过筛选对玉米小斑病菌具有特异性的通用引物,进行链式聚合酶反应,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了玉米小斑病的遗传多态性。
其他文献
Tobacco mosaic virus(TMV) is a widespread plant virus of the genus Tobamovirus that infects plants,especially tobacco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Solanaceae.The infection causes mottling and disco
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is transmitted in a nonpersistent manner by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leading to many crop diseases.The large number of viruliferous peach M.persicae is one of the major
Three new record species:Coslenchus alainatus、Coslenchus franklinae and Coslenchus indicu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Coslenchus were found in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rhizosphere of Glycine max an
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pallida,是马铃薯等茄科植物上两种最重要的孢囊线虫,一般造成马铃薯产量损失9%~20%,在热带地区,为害严重时造成产量损失80%~90%,甚至绝收.马铃薯金线虫在全世界72个国家有发生和分布,马铃薯白线虫在全世界51个国家有发生和分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都将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列为重要的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目前
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and Halsted)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农作物、树木和木材上的重要病原,并且大部分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目前关于该菌寄主专化性的株系的数量,以及这些株系的界限还不明确。由甘薯长喙壳引起的石榴枯萎病在云南发现,至今为止对该病的研究报道很少。通过交互接种试验表明:从石榴、甘薯和芋头3种寄主上分离的甘薯长喙壳菌均对原来寄主有致病
会议
β-1,4内切葡聚糖酶是植物寄生线虫分泌的降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酶类之一,它在植物线虫寄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RT-PCR结合RACE的方法成功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中克隆出一长度为1164bp的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374266).序列分析表明:此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个1014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含338个氨基酸的预测蛋白,其理论分
会议
本文实验自2007年起,从云南36个县玉米主要种植区采取的小斑病样,共分离出103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然后在C103背景的鉴定品种上进行了生理小种的鉴定。
本文利用大丽轮枝菌的特异性引物(DB 19/DB22 ),分别以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的264株棉花黄萎菌供试菌株、2株棉花黄萎菌标准菌株(落叶型菌株T9和非落叶型菌株V97)及3株棉花枯萎菌菌株(3号小种、7号小种和8号小种菌株)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除棉花枯萎菌菌株外,264株棉花黄萎菌菌株及标准菌株(菌株T9和V97)均能扩增到大小为539by的特异性片段,说明棉花黄萎菌供试菌株及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