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10T/106的合成及表征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是一种热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发动机、航空航天等领域,但韧性较差。本文通过己二酸与对苯二甲酸、癸二胺进行共聚来提高PA10T 的韧性,采用先缩合聚合后固相增粘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己二酸含量的PA10T/106 共聚物。
其他文献
本工作重点探讨了接枝密度和接枝分子链长对表面接枝的纳米棒填充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粘弹性能的影响。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利用单轴拉伸研究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和增强效果,通过周期性振荡剪切研究了其动态力学性能与“Payne 效应”。
高性能硅氢芳炔树脂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硅氢芳炔树脂的结构设计还是依赖于传统的试错法,对于其固化机理以及结构-性能的关系研究甚少。我们利用多尺度计算机模拟,首先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硅氢芳炔树脂2 个固化反应的反应路径,探讨了温度对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固化反应活化能等信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硅氢芳炔树脂的固化交联模型,并对其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
针对于实验中以苯并菲为侧链液晶基元的一系列聚丙烯酸酯,我们构建了侧链型盘状液晶聚合物的粗粒化模型(AkBlC4D5×m)n(A,B,C,D 分别代表主链、间隔基、苯并菲和尾链;k,l,m 分别代表主链、间隔基和尾链的长度,n 代表聚合度),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对其自组装进行了模拟.
会议
嵌段共聚物引导自组装是一种获得特征尺寸小于10 nm 图案的新光刻技术。然而,共聚物自组装通常形成周期性纳米结构,不能形成可预测的非周期性结构。引导自组装的模板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工作基于粒子—自洽场理论,设计了一种逆向算法来构建引导自组装模板(即以最终光刻图案为目标结构,寻找模板中引导柱的构象,使得共聚物引导自组装结构与目标结构尽可能一致的算法)。
DNA 修饰的纳米粒子可以被作为一种“可控原子当量”来设计合成具有特殊性质和高对称性晶格结构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等离子材料,能量转换,医学诊断,电化学DNA 生物传感器等.在熔点附近DNA 诱导的纳米粒子自组装体系的DNA 键容易形成,断裂,再形成,这是形成超晶格的必要条件.DNA 的熔融转变性能有利于评估DNA 探针或者其他应用的热稳定性和灵敏性.我们通过调节DNA 链的键合区域和间隔区域长度,发
本课题采用实验和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三种受阻酚/丁腈橡胶体系(AO-60/NBR,AO-70/NBR,AO-80/NBR)进行了研究,探究了阻尼机理以及分子间氢键对阻尼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三种复合材料中受阻酚与丁腈橡胶之间形成的分子间型氢键是最主要的氢键类型,并且随着受阻酚含量的增加,三体系中分子间氢键数量均逐渐上升,结合能(Ebinding)逐渐上升,氢键数量与结合能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线性
单链交联纳米粒子(SCNP)有独特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目前关于交联球内部的结构、交联球与熔体链的界面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对界面动力学性质的影响仍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我们发展并利用reverse mapping 方法,从粗粒化模型出发成功重建了体系的原子细节,进而利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复合物中的界面结构及动力学性质。
将纳米尺度粒子分散在高分子中是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的重要手段,同时所形成的高分子纳米复合物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与理论研究价值。对纳米粒子动力学的研究,是研究纳米复合物性能的重要部分。我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单个硬纳米棒(对应于金属纳米棒)在高分子熔体中的动力学。
调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微相结构,提高TPU 的耐热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单核或双核二茂铁双醇为扩链剂,合成三种含二茂铁的新颖TPU.研究发现:通过酯键引入单核二茂铁制得的A-TPU 硬段相均匀分散于软段相中;借助酰胺键引入单核二茂铁的B-TPU 软段相、硬段相互贯穿,表现出线条状图案化趋势;相比于1,4-丁二醇扩链的TPU,双核二茂铁制得的C-TPU 硬段择优取向,彼此横纵
聚酰亚胺作为综合性能最佳的高分子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微电子等高端领域。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行业迅速发展,通用型聚酰亚胺已经无法满足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要求,覆铜层压板在经历多次热循环后,铜箔与PI基底薄膜的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产生内应力,从而导致卷曲甚至断裂,因此合成具有低CTE 的PI 薄膜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