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利用

来源 :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质资源是作物新品种改良的遗传基础,水稻育种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依赖于突破性资源/基因的发现、创新与应用.六十年代的高秆改矮秆,源于1956年sd1矮秆基因的发现,引发第一次绿色革命,使水稻单产由100kg/666.7m2提高到300kg/666.7m2.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5年建立水稻自主研发体系以来,高度重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创新,以本团队选育的国内不育起点温度最低,育性最稳定的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IS为基础进行系统性的创新改良,包括矮秆突变体创制及矮化抗倒、优质、早熟、中籼型、抗病、镉低积累等特性改良,选育出矮秆抗倒优质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湘陵628S,早熟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锦4128S,中籼型优质不育系隆科638S和晶4155S,抗稻瘟病镉低积累早稻型不育系湘钰668S、抗稻瘟病中籼型不育系隆谷36S、抗稻瘟病早熟晚稻型不育系华硷858S等系列不育系。其中,隆科638S和晶4155S自2014年审定以来,共选配出40个(66次)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国审35个(46次),其中隆两优华占、晶两优华占已通过南方稻区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武陵山区、华南晚稻四个区域的审定。2016-2017销售年度隆两优、晶两优系列组合种子销量1400万公斤,其中隆两优华占和晶两优华占年销售量双双超过300万公斤,推广面积均超过300万亩。本报告简述了我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现状和资源创新对水稻育种的重要性,系统化介绍隆平高科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创新与商业化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未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质资源创新进行了展望,旨在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其他文献
地膜和秸秆覆盖种植目前西北旱作雨养农业区最主要的作物抗旱栽培技术.在甘肃旱地冬小麦上则主要采用秋季覆膜和前茬旧膜覆盖,而夏季覆膜、秸秆还田、秸秆覆盖技术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在生产上还未广泛使用和推广.研究认为,夏季覆膜较秋季覆膜可保蓄更多休闲期降水,秸秆覆盖在有效保贮土壤水分的同时,还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节约成本、避免地膜"白色污染",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对覆膜和秸秆覆盖的的
本文通过对本地区老旧厂房和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就如何加强老旧厂房和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当内部物流自动化的整体方案与企业的实际相符合时就可以迅速给中小型企业、零售商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经验丰富的、独立于制造商的系统集成商能够帮助用户贯彻落实最佳的内部物流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要想成功的贯彻落实企业内部物流自动化项目就要注意几个重要因素。在这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中,
期刊
由Walldorf公司研发,包含了SAP EWM高级仓库管理系统的TM物流运输管理模块就是SCE供应链执行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为用户的物流管理提供很好的透明度,方便用户能够更好地掌握物资运输与存储之间的关系。首先声明一点:本文中的缩写词"TM"表示的不是"注册商标",即已经注册的和未注册的商品品牌。
期刊
阐述电网企业目前对仓库日常物资入库、储存、装卸、移位、出库、理仓、盘点等业务环节主要依赖仓储作业人员手工操作,相关工作重复烦琐,工作效率低、仓储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存在因人为疏忽导致的作业差错。借助精定位行吊、智能装卸机器人实现物资装卸搬运的全自动化;借助实物ID、移动作业终端实现物资一键扫码出入库;借助电子墨水标签实现仓库仓位可视化;借助无人机、AR眼镜、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库存物资的智能盘点;借助
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已广泛在仓库管理系统中。为了提高仓库管理的效率,笔者设计了基于RFID的自动防呆出货系统。该系统应用RFID技术实现批量出入库管理,能够实现货物的透明化和可视化管理。
[研究背景]提高小麦冠层的光辐射利用率(RUE)是高产的重要保证.冬小麦立体匀播技术有利于构建均匀分布的群体,提高光辐射利用率.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立体匀播技术构建了光均匀分布的冬小麦群体冠层,解析立体匀播与常规条播群体光辐射利用率差异的原因.[材料与方法]研究于2014-2016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进行,土壤类型是砂壤土.试验处理包括2个种植方式:立体匀播和常规条播;4个种植密度:180万、270万、
会议
Soybean is a major legume crop originating in temperate regions, and photoperiod responsivenessis a key factor in its latitudinal adaptation. Varieties from temperate regions introduced to lowerlatitu
Many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traits exhibit modularity and tend to be tightly integrated. Theunderstanding of how traits become associated or correlated is essential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mplextrait